国外智库发布最新报告称——
中国正成为高科技领域创新引领者
近日,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报告称,该机构开展的一项为期20个月、对中国10个先进技术领域创新能力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在核能和电动汽车领域已跻身全球创新前沿;在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等4个领域与全球领先者相差无几。得益于成本优势和与日俱增创新能力的双轮驱动,越来越多中国公司正享誉全球。
美国Interesting Engineering网站报道称,这些成果有力证明,中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远超往昔,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加强,得益于中国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
中国创新能力与日俱增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ITIF深入分析了44家中国公司的创新能力。这些公司涵盖机器人、化学材料、核电、半导体、显示技术、电动汽车和电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和机床等10大领域。
报告指出,中国在核电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方面比肩全球先进水平;在机器人、显示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接近先进水平。
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核反应堆技术的领导者。中国在过去10年开发的核反应堆的数量超过了美国过去30年部署的总量。中国计划到2035年建造100多座新的核反应堆。在大规模部署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能力方面,中国目前可能领先美国10年到15年。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占全球总产量的77%。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与销售国。去年,比亚迪售出300万辆电动汽车,几乎是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两倍。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称,量子技术不仅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可能对经济与社会产生变革性影响。在量子通信方面,中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开通、“墨子号”卫星升空,这些便是最好的证明;在量子传感方面,中国与美国大致相当;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虽稍有差距,但正奋力追赶。
报告还显示,在生成式AI研究成果产出方面,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各自贡献了数千篇论文,探索了AI的无限可能性。但在论文引用次数方面,中国仍有提升空间。尽管中国的AI生态系统正在迅速成熟,但仍面临重大挑战。在AI私人投资方面,美国公司吸引了更多风险投资,推出了更多具有开创性的AI模型。不过,随着外国投资者(包括沙特阿拉伯等)开始重视中国AI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差距有望缩小。
科技政策为创新保驾护航
报告指出,在创新领域中国曾一度被认为是追随者,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高价值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中国创新的持续推进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
Interesting Engineering网站的报道指出,依托这些政策,中国政府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全力打造世界级研究机构与工业技术园区,为科学研究提供经费、资助和税收优惠,并鼓励公私合作,共筑创新生态。
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的科技政策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使其达到世界级水平,并推动了整体研究产出的指数级增长。以论文发表为例,2012年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约为33万篇,美国发表了43万篇。但到2016年,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已激增至90多万篇,超过了美国。
此外,中国科学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大量高质量专利的获得彰显了这一点。2020年,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予的专利数量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表明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投入转化成了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出。
快速进步追赶世界前沿
ITIF的报告在肯定中国创新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在化工、机床、半导体和生物制药领域,中国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过,中国在这些领域正在迅速追赶。
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在用于冰箱、心率监测器等设备中的芯片研发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高质量半导体生产方面仍存在差距。另外,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初露锋芒,具体表现为生物技术相关科学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双双激增;新药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报告认为,尽管在某些领域,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创新领导者,但正在取得极其快速的进步。未来10年到20年内,中国很可能在大多数先进产业中达到或非常接近全球创新前沿。在新一波创新浪潮中,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创新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