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对话企业家·向“新”而行

奔图尹爱国:以技术“全自主” 助力国产打印创新突围

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
2024年12月19日19: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通用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全流程,为各领域、各产业探索新场景、开辟新赛道、引领新方向提供变革动力。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创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推出“向‘新’而行”系列访谈,多角度展现各领域数智创新成果,同步记录企业家在行进中感知新质动能、推动产业变革的思考与实践。

打印机,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对不少商务人士而言可谓“刚需”。近年来,伴随着移动办公、家庭教学等场景的延伸,用户对“便捷打印”的需求度日益凸显,云打印、无感互联等智能打印机应运而生。

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带来新体验。然而,这台日常随处可见的设备,背后所涉专利之多、技术之繁杂超乎寻常。

造一台打印机有多难?近日,奔图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爱国在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时,讲述起国产打印技术的攻坚过往。

时间回到20年前,彼时的国内打印机整机市场大部分由外资品牌构成,国内打印行业则以生产兼容耗材为主。2007年,奔图所属母公司纳思达在打印机通用耗材领域产销量已至全球第一。

“当时的‘日子还算滋润’,但我们不想止步不前。”在尹爱国看来,这不仅有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考量,也有对产业自主、信息安全的考虑。

他指出,打印机作为常用的信息传递设备,日常使用中经常与电脑等终端设备相连,能够直接或间接接触所有的重要文件。加之其封闭的产品、系统构造,信息泄露风险高且难以察觉。

技术与生产是否自主,关系到打印信息的安全可控。无论是对“第二增长曲线”的寻找,还是对信息安全、产业自主的考量,“自己做打印机”成为摆在奔图面前的一条既定道路。

“打印产业供应链封闭、涵盖学科广、专业壁垒高,导致投入产出回报周期长。产业攻坚犹如‘挖水井’,不到一定深度是“见不到水”的。“毫不夸张的说,在奔图进入以前,这一行业已经有长达几十年没有出现新的玩家。”尹爱国说。

“最初,有家做电磁铁的企业,意外发现通过对现有产品提升改进,便可让非打印的零部件适配应用到打印机的整机生产中。虽然这样质量能满足要求且价格更低,但老牌打印厂商给了一个非常苛刻的合作条件,相当于直接拒绝了你。”

密不透风的专利壁垒,筑起牢固的护城河,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竞争格局。专利、技术、人才、供应链,成为摆在奔图等一众企业面前难以逾越、又不得不跨的障碍。

目标确定,说干就干。基于以往在打印产业的深耕经验,接到攻坚重任的尹爱国,快速组建了一只仅有18人的初始团队。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国内首款自主黑白打印机顺利发布。

“第一款产品的突破明显提振了团队的信心。但从后面的情况看,当时还是过于乐观了。”尹爱国说。

产业配套不完善,整机企业难以发展。怎么办?

没有专门人才,那就自己培养。没有现成的供应商,就一起塑造。从0到1的攻坚目标,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加入其中。

就这样,多方携手、攻坚克难,整机制造拉动了零部件技术进步,众多产业链伙伴在互帮互助中构建起全新的打印机产业集群生态。

回头看,从单一产品到全系列产品开发,从巨额投入到实现盈亏平衡,这个过程奔图用了整整12年。

“中间的‘遥遥无期’让很多人都动摇过,好在我们最终成功了。”尹爱国说。

十年攻坚,一朝突破。过去的一句承诺,正在一路狂奔中结出累累硕果:

2024年5月16日,国产首台全自主A3激光复印机成功发布,奔图由此形成了从A4到A3、黑白到彩色、单功能到多功能、硬件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研发团队从过去18个人进一步拓展到全球6个研发中心、2000人,拥有专利已超6000项;每年研发投入超过营收总额的10%,产品更是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创新满足用户所需’永远是一家企业的生命之源。”尹爱国表示,得益于国家的扶持和引导,以及国内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创新,近年来,奔图顺应新需求,持续推动技术革新和应用扩展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多场景需求,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打印体验。

一次次实践证明,“自己生产打印机”这条路,并非遥不可及。技术、产业“全自主”,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技术与产业融合,正构建起更贴近用户的产业生态,源源不断孕育打印产业发展的广阔潜能。

面向未来,尹爱国信心十足:“现在整个打印机产业已经没有过不去的坎。过去20年,是国产整机品牌求生存的20年。未来20年,将是中国打印产业谋求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20年。”

>>点击进入访谈专页<<

(责编:王仁宏、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