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能源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2024年10月02日13:4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从大西北一望无际的光伏电板,到海边矗立的“大风车”,再到来往穿梭的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推能源转型提“质”焕“新”,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动能。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3亿千瓦,同比增长14.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5亿千瓦,同比增长48.8%;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

在新疆库车,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正平稳运行,项目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在广东阳江,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8.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在江苏连云港,徐圩一期工程核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供应工业蒸汽3250万吨,最大发电量超115亿度,每年可减少燃用标准煤726万吨,将有效缓解高耗能产业减排脱碳压力。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清洁化转型背景下,调整能源供应体系,形成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是大势所趋。”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逐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矿、油气田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

此前,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向“数”而行,向“智”而动,我国正加速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在北京,京能热力的智慧供热系统通过在技术上采取前沿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感知用户的室内温度变化,自动计算并生成匹配用户舒适度的室温曲线,最大限度地挖掘节能降碳的潜力;而中国石化通过完善油气生产物联网,新能源等新领域生产前端数字化建设标准,深化生产前端数字化自动化体系,全面提升生产现场实时感知与自动控制能力。

业内专家表示,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国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加强突破核心技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50MW钙钛矿光伏组件项目设备构成实现100%全国产化,成为当前行业产能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钙钛矿光伏组件项目;山西省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研发出世界首套电解二氧化碳制备碳纳米管装备,实现了工业化示范生产;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投运,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大、应用场景多、市场创新活跃,处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前沿。”业内专家建议,要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已经取得先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政策制度、商业模式等创新,不断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催生新动能,锻造面向未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优势。

(责编:乔业琼、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