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深化改革创新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倡导和推动中国企业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突破口,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上,业界权威人士就此进行了研讨。
“今年1至9月,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6%,占央企总投资额的近40%,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在表示,国资央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研发投入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针对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谭作钧认为,要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共同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指导推动央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扩大科技创新的朋友圈、融合圈;携手推动产业创新,共同建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指导推动央企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深入开展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携手深化企业改革,共同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指导推动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近年来,民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贡献了全社会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超过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90%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小平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企业也造就企业,砺炼企业也成就企业。广大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
邱小平建议,企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在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上再攀高峰;坚持管理创新,在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上再造优势;坚持产业创新,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再开新局;坚持协同创新,在优化产业生态、凝聚发展合力上再显担当。
“希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实现新的突破。”邱小平说,引领数字变革、拥抱人工智能,既加快“新”的培育,在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中奋勇争先;又推动“旧”的改造,在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机中展现新的作为。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将中国国内产业分为五种类型: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新兴型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并提出每种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林毅夫表示,对于追赶型产业,企业可以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再创新的方式。对于家电、造船、高铁以及“新三样”等领先型产业,要继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也要关注科技革命、业态革命,防止被“换道超车”。转进型产业一方面可以布局“微笑曲线”的顶端,发展品牌、利用科技赋能发展新产品;另一方面,在销售端可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进行渠道创新;此外,加工部分则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新兴型产业,要有人才多、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以及硬件配套全等优势。战略型产业可以利用新型举国体制,由企业做龙头,整合国内的科研力量以及相关企业配套,在国家支持下取得突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