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正当时 大模型推动能源行业数智化发展
今年以来,国资央企启动实施AI+专项行动,聚焦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领域,加大了布局力度,初步构建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算力底座加速夯实,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了万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有效支撑了千亿级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为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支撑。同时,在新材料、通信、制造等领域打造超百个应用场景,电力、交通、石化等领域初步实现大模型应用,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今年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一年,除教育、通信、金融之外,能源行业也加快大模型建设与应用。中国石油发布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建设成果、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上线应用、南方电网“大瓦特”大模型实现五省区广泛应用、三峡集团发布了“大禹大模型”、中国海油发布了“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据亿欧网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能源行业大模型公开招标项目超过80个。
“昆仑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场景,呈现出业务领域覆盖更加广泛、业务结合更加紧密、‘人工智能+’赋能效果更加显著等特点。专业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从勘探延伸到炼化、销售、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能源化工领域的智能‘业务专家’。”中国石油数字和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胡炳军介绍,通过建立的场景数据集回流机制,定期将场景语料汇聚到专业、行业数据集,逐步提高了大模型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大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能够帮助用户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优化能源管理和使用效率,加速能源技术的研发进程,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改变了传统能源的运营方式,为行业升级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可以应用于能源生产优化、需求预测、设备故障预测等场景,帮助能源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可以帮助能源企业分析市场供需关系、价格波动等因素,为市场决策提供支持,促进企业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大模型的应用可以促进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创新发展;通过大模型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能源行业已经见证了大模型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从智能电网的优化调度,到风电场的效率提升;从石油勘探的精准定位,到能源消费的实时分析,大模型技术正逐步渗透到能源行业的每一个角落。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能源大模型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其推广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模型建设和运行所需的高额成本和计算资源投入,使得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需要谨慎权衡投入与产出。数据获取和隐私问题,也是大模型应用的重要课题。
“下一步,能源央企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利用效率,确保大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大在AI大模型领域的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专业技术团队,为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周丽莎表示,要积极探索大模型在能源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模型与现有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AI大模型在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