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领域多举措发力 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汽笛的鸣响,一列满载着上百标准集装箱商品的海铁联运列车从浙江金华南站启程,沿着甬金铁路驶向浙江宁波舟山港。据悉,这批来自浙江义乌的货物后续将通过海运出口至欧洲,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版图。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已成功运输了44.5万标准箱。此外,得益于“公转铁”项目的实施,2023年义乌班列相较于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节省了大约203.9万元的物流成本。
事实上,这样的积极变化并非个例。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即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18元下降到14.4元。综合来看,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日前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我国在政策层面持续加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健全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
“国家物流枢纽是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设施,是全国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物流活动的组织中心。”张世昕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六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枢纽总数151个,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枢纽网络。
近年来,各地也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特色物流枢纽布局。
例如,广东广州依照“5+10+N”物流设施空间体系,依托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和增城开发区物流枢纽,打造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现已成为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黑龙江佳木斯市提出“一主两辅”枢纽布局,正加速推动区域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物流产业辐射能级,其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完成公路转向铁路运输超350万吨,为相关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0%左右。
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之路,全国多地纷纷利用数字技术为物流服务赋能,加速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在湖北随州,烟草物流中心借助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仓库内卷烟摆放情况的实时监控,并且结合车载视频与数字孪生技术,让物流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远程监测物流场景并进行模拟演练,极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
而在新疆某速递转运中心,最新型 DWS 自动分拣与小件循环交叉带分拣机大显身手,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包裹的尺寸测量、称重和扫描工作,并准确无误地分配至相应区域。据该转运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物流技术的应用,在今年的购物节期间,我们节省了将近100名操作人员,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基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负责人吴君杨表示,《行动方案》将“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作为培育物流领域新质生产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
吴君杨还表示,《行动方案》将从三个方面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推动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是强化物流信息的开放互联。要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数据采集、提取、应用、保护等机制,要建立政府部门物流数据的动态互联机制;二是支持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鼓励开展重大物流技术攻关,促进大数据、5G、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创新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实习生孙晨子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