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潮”背后三大主流趋势凸显
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4月份的新“国九条”(《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6月份的“科八条”(《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9月份的“并购六条”(《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等政策在提升审核效率、丰富支付方式、提高重组估值包容性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
政策东风之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1日,今年已有1359起并购事件在资本市场出现。从并购的形式、目的以及支付方式等细节来看,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深度整合、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主流。
同时,科创板并购重组活力大幅提升,显示出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并购重组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并购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并购质量的提升上,并购目的更加明确,整合效果更加显著。
引导资源向“新”汇集
新“国九条”“科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透露出通过并购重组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从Wind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的并购案例中,并购标的集中在信息技术、工业、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有728起,占比达到53.5%,反映出市场对新兴产业的重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尤其是“硬科技”企业,成为并购的重点对象。
此外,多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引导资源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聚沙成塔,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使得今年并购重组案例多元化特征明显。
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分所主任王肖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A并A、A并B、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例在今年皆有出现,这和过往有所不同。支付手段今年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证监会在‘并购六条’中强调支持上市公司根据交易安排,使用可转债等支付工具,以提高交易灵活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与‘并购六条’同日出台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拟允许上市公司在注册后48个月实施完毕。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并购重组政策,有利于并购政策迅速落地,提高了并购交易的可操作性。”
在综合因素的推动下,“较之往昔,2024年并购重组不仅交易活跃度与规模提高,更重要的是并购项目的质量及监管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企业间深度整合,旨在达成协同增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产业深度整合
从并购重组的质量与要求来看,今年市场更加注重并购的实质效果与产业整合的深度。
Wind数据显示,基于行业整合、横向整合、垂直整合的并购案例有503起,占比约为37%。在公告中,上市公司也向投资者坦言,希望通过并购同行业内的企业,提升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产业资源,与公司主业产生协同效应。
例如,今年8月份,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三九”)发布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士力”)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天士力部分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天士力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润三九。华润三九表示,本次收购有利于华润三九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中药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发挥研发协同价值,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符合上市公司的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也是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推进中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支培元解释,当前环境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呈现出高度的理性和成熟性,建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注重可持续发展
基于当前出台的政策和监管部门明晰的指引性文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更加积极。
在2024年的并购重组案例中,并购标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评估和决策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并购过程中,企业不仅关注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能力,还特别考察了标的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例如,有些公司的并购相关公告中会提及,此次收购和公司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相符。
综合当前并购重组中的种种现象,王肖东表示:“在关注到市场活跃的同时,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增强市场预期,一是期待监管部门能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指引文件,促进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二是希望政策面允许企业在合法合规、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更多商业角度的尝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