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宏觀經濟也好,還是股票市場也好,都需要為以前超越現實的高速發展付出代價。對於股票市場來說,這個代價就是未來的IPO速度必須慢下來,甚至停下來
6月7日,中國証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在6月21日之前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此后,正式的改革方案就可定稿,這也就意味著已經暫停超過半年的IPO重啟在即。
關於IPO體制的改革,可以說在中國股市建立2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為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永恆”實際上已經成為“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永恨”,因為事實已經証明,盡管大大小小的改革版本已經有很多,但每一次都未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為什麼IPO成了市場的大包袱?放眼國際資本市場,盡管絕大多數市場比A股的歷史要長得多,但似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市場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景。相反,正是持續的IPO才給了市場以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我們的A股市場,以IPO為特征的一級市場,已經與以市場交易為特征的二級市場產生了嚴重的對立,隻要一級市場的IPO活躍一些,二級市場的交易行情就受到抑制,並且反過來以市場的力量對IPO形成倒逼情形。
那麼,這一次的改革能不能改變以前的命運呢?恐怕很難。這是因為,IPO本來是市場的產物,但是這種改革卻是在政府權力的意志下推進的。而在目前的股票市場上,政府權力最希望出現的就是IPO的大規模發展,按照上海証交所一位領導曾經說過的話,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要在未來若干年內達到1萬家。因此,以往幾次圍繞著IPO體制所推出的改革方案,都是為了讓IPO順利推進,甚至是為了讓發行公司能夠得到更多的募集資金。
但是,這種由政府權力推進的IPO,實際上超越了市場發展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國際市場上用一兩百年時間才走過的路,我們用短短的20多年時間就走過來了,這就注定了它是超速的,其間產生了很多不健康和不穩定的因素。這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宏觀經濟,我們為了推進GDP的發展,對資源進行了竭澤而漁式的利用,導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后繼乏力,不得不以降低GDP增長速度來讓經濟環境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相比之下,中國資本市場上的IPO,其竭澤而漁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的一個后果便是對二級市場造成了掠奪性的“資源開採”,造成二級市場的環境“貧瘠化”。
顯然,每一次由權力推進的改革,它的著重點都是在怎樣讓發行公司順利完成發行目標,讓它們圈到更多的資金,而沒有考慮二級市場應該有的利益。相反,二級市場一旦出現爆炒新股的事情,在管理層看來便是不可容忍的。在這樣一種管理思路之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關系不再是魚水關系,而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水火關系。市場扭曲到了這樣嚴重的程度,這顯然不是靠所謂對IPO體制進行“補漏洞”式的改革所能奏效的。
對於中國股票市場來說,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糾正這種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對立狀態,讓這兩個市場能夠和諧發展。毋庸諱言的是,IPO長期以來的竭澤而漁已經使這個市場的生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即使是目前的二級市場自身,由於其規模已經十分龐大,承托這個市場的資金已經枯竭,這也是即使在暫停IPO后的這半年多時間裡,市場仍然在低位徘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以往的宏觀經濟由於政府的過度推進,出現了許多結構性的問題,股票市場上同樣如此。現在,不管是宏觀經濟也好,還是股票市場也好,都需要為以前超越現實的高速發展付出代價。對於股票市場來說,這個代價就是未來的IPO速度必須慢下來,甚至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