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具備概念和主題的個股受到市場關注度普遍較高,2015年的市場也不例外。
根據Wind咨詢數據,截至2015年8月21日,Wind概念指數中,有90隻漲幅超過50%,13隻概念指數漲幅超過100%。而2015年漲幅最高的是次新股指數,雖然近期市場經歷了深度調整,但次新股指數的漲幅依然高達2734.11%,漲幅明顯高於其余概念指數。
根據Wind次新股指數的定義,“次新股”為最近3個自然月上市的股票。我們統計了新股上市之后,第一個月到第三個月的漲跌幅,並將其定義為次新股的漲跌幅。統計數據表明,次新股的漲跌幅與市場走勢相關性較大,上一輪次新股漲幅集體走高,是2007年A股市場大漲之時。
雖然次新股在價格上漲幅普遍較高,但其的盈利能力如何?我們從淨資產收益率(ROE)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我們對比了企業上市日期,以此區別出新上市公司和已經上市時間較長的公司,進而對比次新股的ROE和市場整體的ROE水平。比較發現,對大部分上市企業來說,ROE並沒有隨著上市時間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
然而,我們發現次新股,即最新上市的企業中,極難出現低ROE的公司。也就是說,新上市企業中,盈利能力較低的公司幾乎沒有。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在較高盈利能力的公司之間進行對比。從ROE的水平來看,新上市公司的高ROE水平,並未比上市多年企業中高ROE部分水平更高。
盡管較優盈利能力不會更強,但是,次新股中較差企業更少的特點,是否會讓新上市企業在長期顯得更加出眾呢?
結果是讓人沮喪的:這種“較差的企業更少”的現象,在企業上市數年之后,就消失殆盡。
我們認為,對這種現象較具說服力的解釋是:由於A股實行嚴格的發行審核制,且企業上市后短期不得拋售,導致企業一方面在上市時更容易以較好的財務狀態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更有動力在上市以后的短期內保持相對健康的報表狀態。
但是,這種制度導致的現象,很難對抗長期經濟規律。隨著上市時間的延長,企業的盈利情況開始分化,企業報表很難繼續保持之前的超長狀態,出現較差盈利能力的公司也在所難免,從而回到和已經上市多年的企業近似的分布。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長期來看,企業的股票價格是會回歸基本面的。這也就是說,次新股受到市場集體熱捧的情況,終究會因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分化。
從短期來看,市場受情緒影響因素更大,投資者容易受市場的漲跌影響,尤其是A股目前散戶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一旦市場的概念指數持續走高,這種行情反而更加加深了投資者對市場持續走高的預期,導致市場進一步上漲。
但是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企業的股票價格終究會回歸到基本面,無論是主題,還是概念,如果不從盈利角度提升企業的價值,終究無法讓企業獲益,而其收益水平必受影響。
(信達証券 谷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