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房客进军纽约:“已占中介客户的三分之一”--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中国买房客进军纽约:“已占中介客户的三分之一”

2013年02月26日08:52    来源:东方早报    手机看新闻

纽约楼市继续回暖,与价格同时上涨的是中国买家的购热情。

凯文·布朗(Kevin Brown)是纽约苏富比地产(Sotheby’s International Realty)的产经纪人,最近一个香港客人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他。布朗带着她把曼哈顿临近中央公园的豪华公寓看了个遍,这位女士对他说,500万美元的价格不是问题,之所以急着买房,是因为女儿要上哥伦比亚大学或纽约大学。

“陪她看了六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开口问:你女儿多大?她说:两岁。”布朗回忆说,当时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连晚上回家要给两个女儿做什么晚饭都不知道,更别提十几年后的事了。

几个星期后,他帮那位客人在曼哈顿西57街上知名的One57里,签下了一间价值650万美元的公寓。

43%受访者:海外置业主要目的是移民

根据美国房地产数据分析公司CoreLogic的数据,纽约住房价格指数去年12月同比(比上年同期)上涨了7%。搜房首席运营长刘坚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往往买涨不买跌,所以价格上升反而会刺激更多的需求。

据搜房网的《2012年中国购房者海外购房趋势报告》,美国仍是最受中国购房者青睐的国家,之后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1200万参与调查的潜在购房者中,43%称移民是海外置业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教育,占25%;投资占比为23%。洛杉矶、纽约、旧金山、华盛顿特区和波士顿在美国首选城市中排名前五。另外,50万美元及以上预算的购房者占比超过60%。

布朗的客户构成已经随之改变:“三年前,我的客户中,约12%是中国人,去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0%,现在约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

“绝大多数中国买家一次性付清房款”

来自四川成都的高亦丘,今年21岁,虽然还只是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佩斯大学大三学生,但她已在99 John住了两年多。这栋楼出自打造帝国大厦的两名设计师之手,在过去的80年中,一直是曼哈顿的地标住宅之一。它距离华尔街三个街区,距纽约世贸大楼四个街区。

2010年9月入学后,高亦丘租下99 John的一间小套房。一个月后,她的父母就决定在99 John买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当时全部加起来的价格差不多是80万美元。他们选择在美国向汇丰银行贷款,使用浮动利率,初始利率为3.875%。虽然有能力一次性付款,高家还是选择了按揭,首付20万美元。“我妈想把更多现金投资到别的地方去。”高亦丘说。

目前,她的公寓升值到了90万美元左右。她说,如果自己明年毕业之后回国,她就将公寓出租,现在同类房子月租金在3200到3600美元。扣除每月450美元的管理费和660美元的房产税后,月收入大概是2300美元,而每月按揭费用大约3000美元。

高亦丘当年的房产经纪人叫莱恩·瑟汉(Ryan Serhant),他是纽约最知名的房产经纪人之一,也是风靡美国的真人秀《百万美元楼盘》的明星嘉宾。他每年往返中美两次,今年他打算提高频率,去主动接触更多的中国买家和地产开发商。

瑟汉说,虽然美国的按揭付款方式已完全对中国买家开放,但对个人信用等资质的审核门槛非常高,因此现金仍是跨境购房的主要付款形式。“绝大多数中国买家还是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

“随着美国房价上升,那些非一次性付清全款的中国买家基本都选50%的按揭,但这些人其实也是非常富有、有充足银行存款证明的客户。”瑟汉说。

地县级城市买家增多

今年1月至今,纽约住宅地产的存量继续减少,价格略有上升。据曼哈顿贝尔玛克地产(Bellmarc Realty)销售助理约瑟夫·柯达提供的数据,去年8月曼哈顿的公寓存量是6995套,今年1月降到了5875套,大部分交易集中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

瑟汉说,他自己的地产经纪公司今年1月完成了价值7000万美元的交易,其中30%的客户是中国人。“在接下来的12至18个月里,纽约平均每平方英尺的价格会涨到2000美元(折合每平方米约为21600美元),但比起香港、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这并不算贵。”

美国国家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购房者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全年购买力为90亿美元,购买量仅次于加拿大。

刘坚认为,中国人的需求尚未全部释放。很多中国人都很有钱,但他们不懂这个市场,徘徊在门口不知道怎么踏进去。2008、2009年时,美国的房价相对中国来说还比较高,之后美国房价从高点往下掉,加上汇率不断变化,现在是人民币对美国房地产购买力最强的时候。虽然海外置业人数排在前几位的,仍是上海、北京、深圳这样的传统沿海大城市,但山东、浙江、山西等地的地县级城市中,也涌现出了大量潜在购房者。

有越来越多非东南沿海的中国客户前往纽约看房,他们不会说英语。 “十年前是典型的‘东方适应西方’,而现在我们都要顺应‘西方适应东方’的潮流。”布朗说。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提高了往返中美的频率,还特地去上了中文课。

“如果非要说中国买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会说他们从来不会吃亏。他们做了几千年的生意,远比我们精通这些。”布朗说。

(责任编辑:王曦晨、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