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金融集团破产案与中国企业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百利金融集团破产案与中国企业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黄运成 马险峰 刘宇宙

2013年03月18日15:20    来源:人民网-股票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

  一、美国百利金融集团破产案基本情况

  2012年7月10日,美国大型期货经纪公司——百利金融集团(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 Inc,简称PFG)因涉嫌非法侵占客户资金而被美国期监会(CFTC)提起诉讼。PFG声称其2012年7月持有客户资金2.2亿美元,而实际上仅有约510万美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塞尔?沃森道夫(Russell Wasendorf)于7月9日自杀未遂,并于7月13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批准逮捕。沃森道夫承认因缺少适当的融资途径以满足资本需求,发布了长达20年的虚假消息及伪造银行声明。在出现客户资金短缺之后,他设法拦截了美国全国期货协会(简称NFA)发送给该公司的资金存管银行美国银行的监管信件,之后伪造报告和签名后发还给NFA。近期,由于NFA开始转换报告机制,由原来的函件报告变更为电子化递交、确认报告,沃森道夫的行迹随之败露。

  PFG创立于1980年,是第一个将私人投资者订单直接提交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Globex交易引擎的公司,是第二大非结算期货经纪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外汇经纪公司之一。目前,PFG已经进入破产程序,数百名员工失业,NFA和CFTC已经接管该公司办公场所,并终止了其业务。鉴于该公司为沃森道夫本人全资所有,其他官方机构已经冻结了该公司账下的全部资金。

  二、美国期货公司破产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

  (一)对客户资金安全的影响

  PFG事件发行后,其所有客户资金都被冻结,从目前来看客户总体损失将达2亿多美元。7月11日,CME宣布将允许家庭农场主与农民可在CME获得补偿基金。该基金是在MF Globle事件发生后,CME出资1亿美元作为保障基金,为农业客户提供保障,以保护美国农业食品生产。拟获取补偿基金的农场主需要向CME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税收记录等。CME称将会立即审批其申请,但不接受其他交易者的资金补偿申请。

  (二)对CFTC监管的影响

  针对MF Global事件中客户资金丢失了16亿美元的情况, CFTC出台多项规则,力图增强市场安全性。一是,2011年12月出台规则禁止期货经纪商进行内部回购操作,并禁止将客户资金投资于外国主权债。二是,2011年11月份生效的规则要求期货经纪公司将客户保证金分账户存放,如果再次出现MF Global破产事件时,客户能够更简便地索回资产。三是,2012年1月通过的规则,要求经纪商对每个客户账户的资金结算、抵押等情况进行分别记录。

  随着PFG破产案的发生,有知情人士表示,CFTC计划将加快出台一项新规则,业内称其为“科尔辛规则”(Corzine Rule,Corzine当时担任MF Gobal总裁),该规则将要求期货经纪公司高管签署批准客户资金变动。目前,美国期货公司为保证客户资金充裕,通常会将一部分自有资金放置至客户资金账户中,而且也允许将客户超额保证金进行其他风险较小的投资,故美国并未限制期货公司从客户资金账户出金,且在保证金交易的情况下,不限制出金数量。该项新规则实施后,任何客户账户的出金数量超过一定数目(预计是客户超额保证金的25%),都需要高管签字并由其担负责任。

  CFTC近日将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客户资金安全的保护技术问题。CFTC在拟于7月26日召开的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将组织业内讨论银行如何为顾客提供快速、自动的资金安全确认信息。CFTC委员奥马里表示,PFG案件与去年发MF Global一样,都涉及到中介机构盗取客户资金的问题;现在市场需要的是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方案,以够消除盗取、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性;当客户能够电话查询资金情况时,安全性会提到提高。

  (三)对全球期货市场发展格局的影响

  PFG事件是继2011年10月发生的MF Global因客户资金丢失导致公司破产之后的又一起期货公司在欺诈丑闻中倒闭的事件,一经曝光旋即成为近期国际期货市场的焦点。PFG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前景暗淡、期货市场发展增速放缓导致期货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有密切关系。我们感到,该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了动摇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期货市场的信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球期货交易中心从西方世界逐步向东方世界转移。

  三、关于防范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期货交易风险的思考与建议

  (一)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应允许中资金融机构在美国、欧洲设立从事经纪和清算业务的期货公司。

  “走出去”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期货业尽管因受制于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较大,“走出去”的步伐滞后于银行业和保险业,但尽快“走出去”仍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我国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步“走出去”,在美国、欧洲等境外设立经营机构,以保障中资机构资产的安全,并获取较为公平的交易条件。目前,我国有28家境内企业获准从事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境外期货交易,另外还有一些中资公司或者中国居民通过各种渠道从事境外期货交易活动。在美国大型期货公司接二连三不断破产倒闭的情况下,不断有中资机构出现期货交易结算资金受损的情况,如MF Global破产时中粮集团、江西铜业等就曾严重受损,这次PFG破产还会有新的中资机构受损。而且,在缺乏中资期货经纪商、清算机构以及场内代理交易员的情况下,来自中资机构的交易指令,往往难以获得公平的成交价格,且交易成本较高。据估计,过去十余年来中资机构在境外的期货交易费用支出高达1亿多美元。

  (二)从近期来看,应允许香港中资期货公司赴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设立新的机构或者进行收购兼并,在当地开展期货经纪和清算业务。

  主要考虑:一是目前我国境内期货公司中有6家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这些公司已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经验和人才;二是允许和鼓励这几家公司中有意愿、有条件的继续向国际市场迈进,可以为我国广大现货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三是鉴于我国与美国、欧洲等实施相互开放期货业的政策可能还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允许和鼓励香港中资期货机构走出香港,不失为一种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措施,并为我国境内期货公司“走出去”提供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杨曦、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