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耀一个人的“中国梦”
海鸥手表是一直让葛文耀心心念念的项目,但与大股东平安彻底“闹翻”后,这彻底成为了葛文耀一个人的“中国梦”。
60年前,海鸥集团研制出我国第一只机械手表,如今,海鸥集团机械手表机芯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只,并且掌握代表国际水平的陀飞轮、三问、万年历三大中心技能。但海鸥也存在发展的劣势:没有市场,缺少渠道,资金周转困难。
平安的进驻曾给葛文耀带来希望。投资之初,平安信托曾承诺,针对家化集团日化产业链延伸、化妆品专卖店、直销品牌、精品酒店、高端表业等时尚产业拓展追加人民币70亿元投资。
去年6月还有消息称“天津手表厂正在走程序,希望能放进上市公司”,但到去年12月,在海鸥手表项目上,平安与家化产生了严重分歧,平安对海鸥表项目并不看好,在半年前的一场股东大会上,提及此事,葛文耀直言,“如果股东有不同意见,我不会强行去做,大家(对于海鸥)判断不一样,那就先放一放。我的产业梦想和具体投资是两回事。”
从此,上海家化投资海鸥手表的项目被搁置。日前,上海家化的股东大会上,葛文耀宣布未来上市公司对于并购项目将集中在日化领域。而葛文耀在被罢黜了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后,过去主要由上海家化集团公司布局时尚帝国梦也几近瓦解。
但葛文耀个人并未放弃海鸥手表项目,今年年初葛文耀抛售上海家化股票套现300多万,有分析称他个人要投资海鸥表。今年1月5日,葛文耀在其第1000条微博中称,看到85岁的诸时健种励志橙,很受震动,还想做两件事,一是集中精力做好化妆品业务,二是利用业余时间,带几个人帮助海鸥表做成一个国人可以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这是我的中国梦。”葛文耀说。
接班人悬空成最大隐忧
对于此次平安和上海家化的内斗,日化营销专家张兵武称之为“乱象的开始”。
张兵武说,平安是做资本,上海家化是做产业,两者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们的联姻一开始就是强扭的瓜。“今后谁来统合这些品牌,以后家化可能就面临资本主导,而不是产业主导”。
目前,平安和上海家化的内斗暂告一段落,股价也有所反弹。但毕竟,裂痕已经存在并且难以逆转,未来的分歧还有很多。对股东而言,上海家化仍然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性。
最大的悬念在于管理层。
2011年家化集团实现股权改制,葛文耀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任期被延续到2012年;而在随后2012年底的股东大会上,因为得到基金的力挺,葛文耀再次成功连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任期延长至2015年12月。如今双方势同水火,葛文耀在家化的余日也并不自在。未来葛文耀时代结束后,接班人也将成为上海家化的一大问题。
现年45岁、曾任上海家化品牌经理和品牌管理部经理的王茁被外界猜测是接班人的可能人选。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上海家化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布局中,65岁的葛文耀就已经流露出对接班人的意向。除王茁之外,新任总经理班子中另一位副总方骅也得以留任。而与此同时,平安也未曾停止向上市公司的渗透,在这次换届中,平安信托董事长童恺正式进入董事会。
5月16日,在家化2012年度股东大会上,葛文耀对接班人一事讳莫如深,只是再三表白:“万一我不做了,家化仍能发展,我有自知之明。”
但在张兵武看来,葛文耀是上海家化的“定海神针”,平安很难找到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人来代替他。
在上海家化的员工看来,公司的未来更是系于葛文耀一人身上。一位在上海家化工作五年的员工对记者表示,葛文耀在上海家化的威信很高,“葛总关心员工,要求公司工会要为员工谋福利,开展业余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吸引上百员工参加。”他说,“希望平安了解到这一点,支持对家化的各项工作,而不要过多干涉”。如果2年后,葛文耀退休了,上海家化会怎样?他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能得到那时候才知道。”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