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需要良性、健康、互惠的银企“循环系统”作保障。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无疑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如果一个地区银企关系不紧密、不和谐、不健康,不仅会影响金融生态,而且会带来经济风险,导致发展停滞。企业贷不到款,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缺乏活力,就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创业激情,不利于持续健康发展;银行收不了贷,反映的是社会诚信缺失,就会影响金融行业的整体信心,同样影响地方建设发展。良性、健康、互惠的银企关系,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环境优劣、区域形象好坏的重要标志。
如何理解这种良性、健康、互惠的银企关系?“良性”,通俗讲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通过“有借有还”,使金融资本形成良性循环,尽可能减少不良贷款、去除风险毒瘤,达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顺畅合作。“健康”,就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凭的是实实在在的信誉、实实在在的项目,不是靠拉关系、“走门子”建立的。实践证明,通过旁门左道、暗箱操作拿到的贷款,往往最容易形成“不良”。“互惠”,就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科学合作、深度合作,双方共赢、利益共享,最终达到企业有效益、银行有收益的最终目的。
如何达成这种关系?必须以诚信为前提。信用是金融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切实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不仅成为银企关系的牢固基石,更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气。银企合作中,企业要开诚布公、表里如一地反映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积极主动接受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银行机构也要尽心尽力、诚心诚意地落实达成的协议,讲究效率、及时放贷,不额外设卡,不附加条件,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越需要银企之间树立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理念。银行不能以“财神爷”“救世主”自居,而是要主动当好企业的“健康顾问”“金融高参”。企业也不能把银行当作“财政局”“扶贫办”“慈善家”,而是要在银行的支持下潜心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企业效益。
一个地区的发展,有“三个安全”要始终高度重视。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金融安全。生产、生态安全问题表现比较直观,感受比较深刻,金融安全问题,有些地方可能感觉不深、强调不多、重视不够。一旦暴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是难以想象的,多年的发展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党委和政府、金融机构、广大企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金融生态,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识马者长途,识险者长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下行压力,只有真正构建一种良性、健康、互惠的关系,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