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何時觸底回暖--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制造”何時觸底回暖

本期主持:本報記者 黃燁 見習記者 夏妍 陳潔

2012年11月06日07:31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制造”何時觸底回暖(網絡配圖)

    編者按:

  近期,2348家A股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財報全部披露完畢,銀行等金融行業的業績依舊十分搶眼,但機械工程、裝備制造等板塊的業績仍較差。其中“困難戶”鋼鐵板塊和鋁業板塊等依舊低迷。數據顯示,A股市場中前三季度首虧和巨虧的上市企業中幾乎全部集中在鋼鐵企業。中國制造業究竟怎麼了?而隨著制造業回流、轉移其他低成本國家,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否將會被動搖?

  ■ 本期嘉賓:

  陳湛勻  上海投資學會副會長

  陳 及  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宋頌興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

  崔新生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

  牛海鵬  中國人民大學市場營銷教授

  程 鵬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

  現狀

  制造業仍未“康復”

  如今,制造業已經發展到了不能再糟糕的程度,可以說是觸碰到了“底線”

  申銀萬國近日發布報告指出,比較上市公司中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柳工、徐工機械、山推股份、廈工股份等六類公司,其盈利能力均有所下降,相關的支出費用卻有所上升。從經營性現金流來看,6家公司綜合經營性現金流連續7個季度為負。不過,今年第三季度為-19.5億元,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73.57億元和-35.9億元有較大幅度的改善。那麼,業界該如何看待制造業上市公司的這份成績?

  陳湛勻:相對於銀行、券商等板塊,這樣的成績顯然不能與前幾年相比。雖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行業的全部情況,但從業績中,我們還是能窺見制造業低迷的現狀。對於監管層來說,這實際上也是警醒:制造業仍未“康復”。而且,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不可能長期讓金融業處於盈利的頂端,而讓最基礎的制造業偏廢在市場中。

  宋頌興:相較於去年,這個業績仍是低迷的。雖然部分企業在第三季度觸底反彈,但總體來看,還是不可與巔峰同日而語。股市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制造業的低迷,或許也能代表整個行業的一個現狀。

  崔新生:這個成績總體來說不甚理想。現在整個行業的基本面都處於一種不明朗的狀態,而且包括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都沒有相關能發揮引導功能的政策出台。另外,這也與整個國際大環境有關,市場需求前景不明朗。

  牛海鵬:國內制造業其實一直以來的發展情勢都不太好。如今,制造業已經發展到了不能再糟糕的程度,可以說是觸碰到了“底線”。

  陳及:制造業現狀取決於宏觀經濟的形勢。目前出口拉動力不夠、投資和消費也難以在短期內從低位升到高位,再加上全球經濟的影響,制造業肯定沒前幾年那樣亮麗。這反映的也是宏觀經濟中的基本走勢,應該說是正常表現。

  程鵬:從質量和結構上來分析,制造業是在不斷發展和提升的。相較於幾年前,制造業的結構轉型和發展都是不錯的。只是由於整個經濟形勢的低迷,讓制造業在發展上有所限制。

  原因

  一路下滑因何所致

  制造業整體結構存在問題,現代、高科技方面尚不足,因此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不強

  上市公司的業績或隻能“管中窺豹”,眾多中小制造業企業的處境亦十分尷尬。“直到上個月,我才做成了今年的第一筆生意。而尷尬的是,接完活之后,廠裡的工人又要全部放假,回家過年了。”江蘇的胡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胡先生賣的是電梯設備中的某些零配件,前幾年,生意好的時候,“門檻都被踏破了”,但這兩年“根本接不上訂單”。

  那麼,制造業企業難以擺脫困境的原因是什麼?

  陳湛勻:中國制造業目前的現狀並非一天造成的。不可否認,最近幾年,外因——出口受到打壓或各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中國制造業企業影響很大,典型的案例就是光伏產業。但內因同樣明顯,與國外相比,我們在制造業技術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甚至還很落后,也就是說很多制造業企業並沒有完全找到核心競爭力。

  宋頌興:內因——產能過剩、技術能力不強,外因——出口受阻、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均是制造業的因素。但這些因素提供的一個借鑒是,我們不能說政府的扶持、引導不對,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市場之手。

  從整體情況看,與30年前中國制造業重新起步時的背景——有成熟的可借鑒的西方經驗、技術和管理都能引進、勞動力成本非常低等情況不同,現在的制造業要重新崛起,更多地需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這也客觀上造成了目前制造業的困境。但從長遠來看,這個痛苦的過程也許是好的。

  崔新生: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未來兩三個月甚至是半年,制造業的發展都不會很好。另外,政策的體現能力也不夠,政策幅度越來越窄,很難出台有效的政策來馬上改善現狀。

  個人認為,中國沒有真正的制造業,只是加工業。兩者區別在於,制造業本身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但加工業就很容易受外資影響。對很多跨國公司來說,中國就是一個低端的加工環節,隨時可以搬到別的國家去。而中國目前勞動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都在提高,這些跨國企業就會選擇周邊成本更低的國家。

  牛海鵬: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這也是整個中國經濟調整的重要環節。

  當然,如今國際經濟環境不好確實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如果中國制造業依舊走老路,即使國際經濟形勢轉好,中國制造業也會逐漸喪失發展潛能。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技術創新。

  陳及:制造業整體結構存在問題,現代、高科技方面尚不足,因此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的競爭力不強。不過,產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另一方面,中國制造業不景氣的現狀還受制於整體宏觀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前景不明,現在整個制造業可以說是處在下行階段。

  程鵬:從外因來看,下半年是歐洲國家的聖誕季,制造業訂單會出現一定的轉移。而從長遠角度看,整個國際經濟緩慢復蘇,歐盟制造業也是在谷底慢慢開始回溫,國內制造業出口也將會迎來不錯的態勢。

  而從內因來看,國內去庫存資金周期見底,國內制造業進入了積極採購、制造的階段。眾所周知,最近幾年企業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期,真正存活下的企業必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而企業的發展乃至整個行業的復蘇,不能僅靠國家政策,還得靠他們繼續提高自身實力。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喬雪峰)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