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2013年經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

山東2013年經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

2013年01月09日16:22        手機看新聞

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我根據省經信委黨組研究的意見,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發展高端高質高效工業實體經濟不動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做好轉、調、創三篇文章,經濟和信息化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以上。

(一)大力加強經濟運行的組織領導,工業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穩固。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工業實體經濟發展“四個不動搖”(堅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堅持工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不動搖,堅持工業由大變強的發展目標不動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動搖),及時調整充實工業經濟運行指揮部,強化應對危機反應機制,進一步加強運行組織、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市場開拓、政策落實和企業幫扶,有力推動了工業穩增長和轉調創。落實穩增長政策措施。深入實施結構性減稅、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深化部省戰略合作,積極創新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小型純電動汽車管理試點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借力政策推動生產企穩回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深入開展“品牌建設年”活動,積極培育“名家、名企、名品”,舉辦和參與會展100多個,擴大了山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保持在98%以上。抓好生產要素保障。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3800億千瓦時、增長4.5%,其中工業用電量2900億千瓦時、增長3.4%。全年統調主力電廠電煤調運量達到1.2億噸、庫存穩定在20天用量以上安全水平,兩大公司成品油銷售量達到1500萬噸。會同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為713家重點企業落實流動資金貸款115億元。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實施《山東省企業權益保護條例》,開展企業減負專項行動,企業發展環境更加穩定寬鬆。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5萬億元、利潤7200億元、利稅1.16萬億元。

(二)扎實做好轉調創三篇文章,工業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可達9000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佔36%和32%以上。組織實施2012年千項重點技改項目1001項、總投資903.8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投資額分別佔54.3%和48.4%,截至11月底項目開工率已達98.6%。編制出台了鋼鐵企業淘汰壓縮落后產能、兼並重組、節能考核等3個實施方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扎實推進。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軟件、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信息產業,9家企業進入2012年度全國軟件百強、5家企業進入電子百強。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業,全年航空航天、石油頁岩氣裝備等行業產值可增長30%以上。發展新醫藥產業,全年醫藥工業營業收入可增長18%以上。培植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全年可新增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面積1600萬平方米,生產新能源汽車12萬輛、增長70%。推進現代物流業,全年物流業增加值可增長12%,約佔GDP的7.3%。提升工業設計產業,2項產品獲得首屆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十大金獎。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全年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56.5億元,增長30.4%。新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7家、行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集成電路設計、射頻識別(RFID)、半導體照明(LED)工程技術中心35家。新培育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73項。實施省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97項,攻克重大關鍵技術100項,23個項目列入“高檔數控機床”、“核高基”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薦設置企業領域“泰山學者”崗位9個、創新團隊1個。新建企校共建工科專業14個、省級企業實訓基地133家。

(三)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企業發展素質進一步強化。加快培育大型企業集團。以350戶省重點工業企業為主體,支持大企業帶頭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預計全年350戶省重點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0%左右,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山東能源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推動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和省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年內新增授信523億元、集合債券融資16億元。深入開展“一企一技術”創新活動,新培育省級研發中心49家、創新企業50家。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實施十大專項行動,新認定省級中小企業服務機構100家、公共服務示范平台13個。預計全年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首位。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認真提煉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總結推廣海爾集團、齊魯石化等一批先進管理經驗,引導廣大企業挖潛降本、應對挑戰。促進產業集中集聚發展。新培育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9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12家、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示范園區3家、信息技術產業園區12家。省裡再集中投入4000萬元支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建設,目前已形成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產業集群368個、過100億元的108個。

(四)深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信息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預計全年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增長20%左右,其中軟件業務收入1700億元、增長30%。推進兩化融合。開展兩化融合評測,在全國率先建成兩化融合評測中心,並完成652戶重點企業的測評工作。加強試點示范,新培育深度融合示范工程12個、“四個一百”(到2015年,全省培育100個信息技術推廣中心、100個數字化裝備制造中心、100個智能化供應鏈管理中心、100個能源監測自動化控制中心)示范工程108個,重點推廣兩化融合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55項,青島市順利完成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試點任務。積極開展兩化融合助企行動,圓滿完成全國兩化融合成果展參展任務。加強政府和社會信息化建設。啟動開展電子政務績效考核,協調推進政務外網和科技防腐工程建設,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基本建成,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和人口基礎信息共享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光纖到戶,青島市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正式開通實現商用。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兩家企業新獲國家預付卡、網上交易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積極開展“無線城市”試點,目前試點城市已達12個。組建信息化推進“三農”發展聯盟,啟動建設農村電子商務雲服務平台,加快推進貧困村通信息工作。強化信息安全和無線電保障。省級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監測平台投入運行,災難備份恢復中心初步建成,圓滿完成第三屆亞沙會、2012年高考等重大無線電保障任務。

(五)堅定不移推進節能降耗,資源節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強目標考核和預警調控。嚴格兌現節能目標獎懲考核,建立節能情況晴雨表制度,督促重點區域加大調控力度。預計全年萬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實施節能重點工程。組織實施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節能技改財政獎勵項目97個、省級節能產業化和技改項目167個,建成后年可節能130多萬噸標准煤。推進重點企業節能。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抓好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圓滿完成國家第二批資源產出率統計試點任務,新培育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2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工程15個。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預計全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咨詢服務機構達到55家,培訓清潔生產從業人員1435人,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單位1000多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除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186戶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外,還有269戶企業主動淘汰了落后產能。

當前,全省經濟和信息化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嚴峻復雜,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降耗壓力較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和“底線思維”,充分肯定成績,保持清醒頭腦,找准存在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從最壞處准備,向最好處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全省經信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牢牢咬住“2020年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消耗大幅下降”的宏偉目標,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節能降耗、運行保障為著力點,千方百計穩增長,堅定不移轉調創,努力實現全省經濟和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2013年,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一)實施“雙輪驅動”,壯大服務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深入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端化發展。

一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堅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的有機統一,明年工業技改投資力爭突破1萬億元。引導企業抓住國家對產能過剩行業進行調整的有利機遇,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固和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編制發布2013年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導向計劃,啟動實施新一批千項重點技改項目,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數和投資額保持在50%以上。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新培育一批省級基地、爭創一批國家級基地。推進技術改造立法,力爭盡快出台《山東省企業技術改造促進條例》。

二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通過強化技術創新、示范應用、市場培育等措施,重點突破“四新一海”等產業領域。積極培育高端金屬結構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稀土材料等深加工企業,著力抓好新醫藥50家重點企業和100個重點產品,繼續培育好20家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100家節能環保示范企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第三批省級高端裝備產業基地(園區),抓好頁岩油氣30家重點企業和50個重點產品。搞好低空空域改革,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小型純電動汽車管理試點,優先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加快發展新能源專用車,大力促進小型純電動汽車創新升級。

三是壯大生產性服務業。鼓勵企業從生產加工向研發設計、售后服務、使用全過程延伸,促進制造業企業加快剝離或外包非核心業務,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面向重點工業行業和產業聚集區,啟動建設20個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台。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深入拓展“山東物流卡”工程,重點培育100戶綜合物流企業和150戶專業化物流企業,明年全社會物流總額力爭增長9.5%以上。大力發展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的工業設計產業,新培育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0家。

(二)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成果轉化,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一是加快突破關鍵技術。大力實施“核高基”、“高檔數控機床”等重大專項,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裝備、關鍵材料、高端通用芯片、安全可控國產軟件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升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制造裝備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明年實施省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項目2500項,攻克重大關鍵技術100項,新培育重點領域首台套技術裝備60項。

二是提升重點平台創新水平。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力爭培育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明年新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以上、總數突破1000家,新培育一批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再實施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指導企業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研發經費佔銷售收入比重保持在5%以上。

三是深化產學研結合。實施產學研“三個一”工程,推動所有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企業至少與1家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至少與高校或科研院所有1項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至少有1項高校或科研院所創新成果在企業實現轉化,明年力爭轉化重大技術創新成果100項。

四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注重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作用,新培育企業領域“泰山學者”6個以上。繼續加強企校共建工科專業和企業實訓基地建設,新培育一批企校合作培養人才示范基地,開展企業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年活動。

五是加強質量和標准化工作。深入推廣工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實施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加快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術標准,健全電子電氣、關鍵零部件等工業產品標准,完善食品、化妝品、玩具等日用消費品安全標准,支持省內企業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新標准80項以上。

(三)抓好兩個市場,打響山東品牌,著力拓展工業經濟發展新空間。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提高我省產品在國內、省內市場佔有率,明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繼續保持在98%以上。

一是拓展消費需求。緊緊抓住城鎮化這一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用好用足國家各項促消費政策,積極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深入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力爭一個推廣年度(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省入圍企業節能家電銷量達到4000萬台、銷售額1000億元以上。抓好108個重點展會的主辦和參與工作,組織優勢產品北上、南下、西進,努力擴銷促銷。加強困難行業產銷對接,以鋼鐵、水泥、玻璃、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為重點,引導企業與行業部門、重點項目對接,加大產品直供銷售。

二是加強品牌建設。開展“品牌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培育“名家、名企、名品”,提升魯企、魯商、魯貨形象,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啟動“好品山東”產品網上行活動,實施覆蓋十家網商平台、百家網上商城、千種工業品牌、萬家魯貨商店的“十百千萬”工程,打造全國知名的魯貨網銷平台,進一步擴大我省網絡消費市場。開展縣域品牌建設試點,組織“縣域工業品展示周”活動,提升縣域品牌價值和營銷創新能力。

三是開拓外需市場。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繼續加強與發達國家在產業技術交流、境外上市、品牌建設、企業並購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擴大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合作,推動紡織服裝、建材、機械、食品等行業開拓非洲、東歐、中美洲等新興市場。抓好港澳台市場開拓,重點組織參加好“香港山東周”、“台灣山東周”等活動。

四是推進產業援疆援藏。推動山東優勢產業與受援地優質資源相結合、產業援建與市場拓展相結合,促進與當地及周邊國家地區的產銷對接。

(四)積極抓大扶小,促進產業集聚,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大力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良好環境,促進形成大中小微企業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

一是提高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調度分析,搞好發展規劃和風險管控,鼓勵跨行業、跨區域開展聯合重組,進一步做強大型骨干企業。2013年,350戶省重點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利稅等主要指標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力爭保持在30%以上。

二是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和省有關政策措施,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和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建設,拓展各類直接融資渠道,推動中小企業進入各類產權交易市場,明年發行集合票據、集合債、集合信托5支以上。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新培育一批“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提高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和集群發展水平。明年中小企業力爭增加5萬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置。

三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大力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年”活動,組織好第三屆山東省企業管理獎,選樹一批抓管理、降成本、促發展的典型企業,推動我省企業管理向現代科學管理轉變。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組織百家專業管理咨詢和信息化服務機構,進入千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管理服務,帶動提升萬家企業管理水平。加大專題培訓培養,舉辦縣市區工業結構調整專題培訓班,培養一批六西格瑪管理帶頭人和專業人才,造就一批優秀企業家和高水平企業經營管理團隊。

四是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提升藍黃兩區、省會城市群、沂蒙革命老區、中原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工業發展水平。認真落實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任務,加快鋼鐵產業淘汰壓縮落后產能和企業兼並重組。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整體提升綜合實力。依托現有各類工業園區,培育形成一批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和基地。積極落實好部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時跟進,做好工作,推進全方位合作,努力形成促進經信發展的實際成果。

(五)拓寬運用領域,深化應用效果,著力培育信息化發展新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

一是完善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努力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等關鍵技術,繼續加快建設濟南中國軟件名城。實施工業電子產品提升工程,提高汽車、船舶、機械等產品智能化水平。有序促進物聯網、雲計算、3D打印等技術的研發應用,積極發展數字家庭、消費電子等產業。明年信息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1.2萬億元、增長20%,其中軟件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增長30%左右。

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集成應用,實施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提高企業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生產裝備和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完善“點、線、面”推進機制,點上深入實施綜合集成應用、產業鏈協同等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線上抓好智能工業、數字農業、智能物流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設﹔面上推廣青島市國家試點經驗,創新推進區域兩化融合建設。完善兩化融合支撐體系,深入開展助企服務行動和融合水平評測,加快培育兩化融合技術和產業。

三是深化政府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服務業領域的全方位應用,加快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裝備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升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實施電子商務百強企業培育計劃,積極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聚集區、電子交易和結算中心。深化電子政務應用,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外網應用體系,加強教育、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省級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台功能,擴大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范圍。深化“智慧山東”試點,全面實施城市“一卡通”工程,提升信息化服務民生能力。

四是構建先進適用的信息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工程,重點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智能終端等領域的發展。總結青島、濟南試點經驗,推動有條件的市有序開展三網融合,培育壯大三網融合相關產業和市場。推進城鎮光纖到戶,提高接入帶寬速率和寬帶普及率。完善貧困村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加快實現村村通信息。

五是抓好信息安全保障和無線電管理。深入開展政府部門信息安全檢查,組建信息安全技術培訓中心,推進信息安全災難恢復體系建設,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完善無線電技術設施建設,規范無線電頻率和台站管理,抓好頻譜資源保護與利用,扎實做好重大任務無線電安全保障。

(六)推進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著力形成可持續發展新方式。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明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確保下降3.66%。

一是發展節約型產業。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實現節能目標的有效途徑,繼續加大投入、培育載體、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努力做大做強服務業經濟。把好產業政策關口,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加大太陽能開發利用力度,明年新推廣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面積1000萬平方米、在工業領域推廣太陽能集熱面積100萬平方米。加快發展節能服務業,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重點支持30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加強節能燈、半導體照明、太陽能熱水器、節能電機和變壓器等節能產品認証。抓好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確保全面完成淘汰任務。

二是實施節能科技提效工程。開展重大節能技術產業化和技術改造,實施200個節能重點項目。公布推廣第四批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提高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技術水平。落實好高效節能電機、低輻射鍍膜玻璃、節能變壓器等產品推廣意見,加強鍋爐節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強管理節能。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嚴格考核,強化培訓。加強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在建材、化工、鋼鐵、有色等行業建設20個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項目。開展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審計,對未完成年度節能任務的企業限期整改。組織能效對標活動,實行行業和區域條塊結合,擴大對標范圍。統籌推進交通、建筑、農業農村、商業民用以及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和水平。

四是壯大循環經濟。積極培育重點工業循環經濟先進模式,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選樹100家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創建一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試點以及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抓好清潔生產對標建設,明年力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單位1000家,培訓清潔生產審核人員1000人。加快資源綜合利用步伐,重點抓好工業“三廢”、礦產資源、再生資源、農林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明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83.5%以上。

五是抓好工業節水。以創建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城市為抓手,制定發布一批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目錄,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七)加強運行調節,優化發展環境,著力開創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局面。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監測保障,實施分類幫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一是強化運行監測分析。堅持和完善以企業為中心的監測分析制度,加強對工業用電、交通物流、產品價格等跟蹤分析,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密切關注投資、出口、消費等調控政策變化對工業經濟的影響,深入基層和企業調查研究,積極幫助解決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加強指導幫扶。針對企業情況採取差異化幫扶措施,對產銷兩旺的重點企業,鼓勵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對暫時有困難的重點企業,幫助解決瓶頸制約,最大限度地發揮產能、穩定效益。對停產半停產的重點企業,幫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盡快恢復生產、擺脫困境。

三是抓好生產要素保障。實施電煤30天儲備戰略,切實抓好價格並軌后電煤資源的協調調運,有效保障發電用煤需求。精心組織電力生產運行,推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抓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做好迎峰度夏度冬、重大活動及節日期間的電力供應保障。加強成品油規范化管理,抓好生產調運和市場供應。深化銀企合作,加大對工業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

四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中央和省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山東省企業權益保護條例》,探索建立企業減負長效機制,助推企業加快發展。

同志們,會上建國副省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努力做好各項工作,以出色成績為十八大開局之年做出積極貢獻。(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郭述禹同志在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文章來源:山東經信網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李海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