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口下降倒逼結構調整 工資收入將較快增長--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勞動人口下降倒逼結構調整 工資收入將較快增長

2013年02月01日08: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兩個重量數據,一個是基尼系數,另一個是勞動年齡人口。如果說對於前者各方關注焦點還在於數據質量的話,對於后者,大家更關心出現這一新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大陸人口13.54億人,比上年末增加669萬人。從年齡構成看,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這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多年來首次出現絕對下降,另據聯合國預測,未來40年內這一數據還將持續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意味著我國勞動力逐漸進入短缺時代,人口結構中老齡化特征將更加突出。2012年60歲及以上人口為19390萬人,佔總人口的14.3%,比2011年末提高0.59個百分點(2011年這一數據為0.47)。據人口計生委估算,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從“十一五”期間每年淨增480萬提高到“十二五”期間的每年增長800萬,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6.7%。我國勞動贍養比自2010年達到42.5%的高峰后,2011年上升為43.2%,2012年則進一步上升到44.4%。

  對勞動人口的減少應作兩面觀。一方面,要重視它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過去經濟的快速增長,與勞動力數量持續增長不無關系。勞動人口數量和佔比下降,意味著過去支持經濟高增長的高儲蓄高投資以及廉價勞動力優勢將發生逆轉,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另一方面,不可過分夸大勞動人口下降的影響。我國城鎮化水平較低,每年仍有1600萬左右的新增人口進入城市就業。可以說,城鎮化紅利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抵消人口紅利減少的影響。而且,人力資本不僅包括人口數量的多少,人口質量的提升更為關鍵。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比單純的數量增加更為重要。今后通過加大勞動力培訓、適度延長退休年齡等措施,人口內在紅利仍能夠保持較長時間。

  勞動人口減少,實際上有助於經濟結構的改善。最直觀地看,這意味著勞動者工資收入增速將進入較快增長時期。在去年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反而比前年提高1.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更是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這會較大程度上改善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我國消費增長強度。近兩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於G DP增速的貢獻都持續超過投資,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55%和51.8%。消費快速增長又明顯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2012年第三產業增速恢復明顯快於第二產業,自一季度起增速就逐漸企穩,全年佔G DP比例達44.6%,比2011年提高1.2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的是,勞動人口減少不支持過去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模式。我國儲蓄率已經見頂回落,換言之就是潛在投資增長率已經下行,在這個時候加大投資隻會引發物價快速上行。而且隨著更多具有自我意識的“90后”人口進入勞動大軍以及勞動者收入水平的較快提高,勞動者對未來生活的心理預期會不斷提升,也就更不願意接受那些有損於自身權益的經濟制度安排。如果我們順應勞動人口結構的變化特點,主動制訂各種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一個看似糟糕的變化就能轉化為實現發展方式轉型的動力。

(責任編輯:薛白、曹華)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