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2日訊 連日來,“山東等地企業將污水用高壓水井壓至地下致水污染”的消息備受關注,近日公益人士鄧飛微博爆料稱,在山東濰坊,化工廠、造紙廠將致命性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逃避監管,而地下排污法已在很多地方悄悄進行多年。一時間,“地下排污”就成了眾矢之的。
昨日,中央電視台報道,據國土資源部的調查,2000年到2002年,我國有超過60%的地下水資源是屬於1到3類的標准,而到了2009年,我們看水質四類和五類的已佔到了73.8%,不到十年的時間,這兩個數字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2011年,調查顯示,全國城市55%的地下水是較差至極差的水質。
在水污染問題正處在風口浪尖的當下,日前發布的《環保部環境風險調控“十二五”規劃》中有這麼一段話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多個地方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症村等嚴重的健康和社會問題。”
地下水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
地下水緣何被污染?
中國地質調查局1999年開始,開展了為期10年的《全國地下水與環境綜合評價》項目。
調查發現,全國擁有地下水開採井500萬眼,有310多個城市以開採地下水作為城市供水水源。北方山區及山前平原地區水質較好,中部平原區較差,濱海地區水質最差。全國有31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飲用水水質有關的地方病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5000多萬人在飲用不符合飲用水標准的地下水。地面污水滲透、海水倒灌、垃圾場滲漏等等都是城市地下水被污染的根源所在。不少垃圾填埋場,由於防滲措施不到位,對周邊地區的地下水污染嚴重。中國環科院研究員趙章元指出:“像城市裡常見的地下油庫、地下輸油管,也經常發生滲漏,污染地下水。”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城市地下水的水質惡化。主要是由於排污造成的。這十年來水污染裝抗日益嚴重,主要是經濟發展迅速,但是治理污染的投資跟不上。照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環保的投入應當佔到GDP的2%以上,但現在環保的投資最高也就是1.6,1.6、1.5左右。
地下水污染治理難題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冷羅生表示,我國規范地下排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水污染防治法》,但這部法律中許多技術性條款,諸如監測標准、水質標准、水環境容量等規范嚴重滯后,現實中就出現了立法趕不上變化,法律不夠用的現象。(據《中國青年報》)
此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監管責任不明確,也是導致監管缺失的一大原因。目前,我國的地下水管理與保護涉及多個部門,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主管部門等,這些部門之間的權限劃分不清晰。
另外,地下排污是造成地下水的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危害極大﹔但是地下排污的監管查處難度之大非同尋常。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副教授蔡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污水一旦被注入地下,基本無法處理,誰也不知道它在地下的反應速度、流向、氧化過程等,會不會滲透、泄漏,也無從得知。對於這種情況,王燦發教授也介紹到,偷排的污水的行為也是非常難的,比如像遼寧曾經有一個污染的企業,偷偷地排污,環保局就是查不出來。最后找地礦部門勘探的儀器查了很久,花了40多萬元,才把這個排污管道查出來了。
打井灌污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治理迫在眉睫
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但是,在很多企業眼裡,這條規定不足畏懼。
據中國証券報道,2000年以來由於政府明令禁止私自打井開採地下水,山東濰坊的當地傳統居民飲水井的打井業一度低迷,但近年來突然興盛起來。原因就在於不少打井隊暗地接起了幫企業打排污井的生意,且這門生意已漸漸形成一條頗具規模的地下產業鏈。
對於企業打井排污,監管查處往往也隻能做到罰款了事。有不少專家認為,應當引入行政問責制,對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決策官員,除了撤職罷官外,還應該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除此之外,也有專家建議,建立環保信息公開平台,便於社會監督。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則強調,公眾要學會保護自己,掌握飲水知識,樹立飲水安全意識和監督舉報意識,而不能當水盲。“要知道80%的疾病都是由水引起的,水盲比文盲可怕,但目前水盲可比文盲多。”李復興說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