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潮"侵襲國內運動品牌 差異化發展迫在眉睫--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新聞>>宏觀

"關店潮"侵襲國內運動品牌 差異化發展迫在眉睫

雷佳燁

2013年03月01日20:16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手機看新聞

  運動品牌的“關店潮”從去年夏季,一直延續至今,整整大半年,李寧、匹克等國內六大運動品牌,共關店3000多家﹔如今這股“關店潮”越來越猛,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蛇年春節之后,甚至還傳染給了國際運動品牌彪馬,整個世界運動品牌中,除了阿迪、耐克,其余的一片哀嚎。

  關店雖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但為了生存,降低運營費用,運動品牌不得不斷臂求生,這多少也算是面對危機的合理應對之策,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這屬於“開源節流”中的“節流”。至於如何開源,運動品牌當下也沒有過多的選擇,“去庫存”首當其沖,六大品牌,倉庫裡的總庫存加起來足夠圍繞地球一圈,總價值37億,你說壓力大不大?

  當下的尷尬局面,其實都是在還債。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六大運動品牌輪番上演開店的軍備競賽,從一線城市鋪到了四線城市,店越來越多,也越靠越緊: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在自己的家鄉城市中,冷不丁的總是有那麼一條“運動街”,擠滿了六大品牌:它們賣著款式相似的衣服,毫無差別的球鞋,從門店裝飾到LOGO廣告語設計,“你抄我,我抄你”斗到最后,大家再一同經歷了一場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再到關店大吉的悲慘結局,“大躍進”換來的結果總是苦澀的。

  運動品牌可以說是“自食其果”,但打敗他們的,除了“產能過剩,惡性競爭”,還有一個客觀因素無法忽視。那就是消費者的年齡結構發生了大變化:運動鞋服最大的消費人群是15-25歲的年輕人,而運動品牌在過去十年能夠高速增長與“80后”的人口高峰不無關系,但隨著時間推移,現在的主力消費人群“90后”人數與“80后”相比變少,消費人群大幅下滑,運動品牌的風光不再。

  體育品牌的出路在哪裡?隻能差異化發展。六家運動品牌再在一條街上,抱團開店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李寧的嘗試是做戶外品牌。據說,李寧這兩天已經去德國慕尼黑的參加一場戶外品牌展,與之同行的還有阿迪等公司。李寧的新選擇,或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畢竟,相比日落西山的傳統運動品牌市場,市場規模接近110億的戶外運動市場,年增速超過40%,絕對算得上是一片藍海。李寧將以何種方式開辟這片高利潤、高科技、高投入的市場,有待我們觀察。

  相比李寧做戶外,而361度、安踏、特步等公司則瞄准了童裝。這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但是前景廣闊。其實,361度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涉足童裝,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去年的年報中,唯一賺錢的業務竟然就是童裝。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數年,新生人口數量將會增加,自然也將增加中國嬰幼兒對童裝的需求,這對正處於困境中的運動品牌來說或許是一個新的轉型方向。

  毫無疑問,2013年對於整個國內運動品牌來說,“去庫存”依舊是主題,這是生死問題,而主題之外的差異化發展,則是出路問題,因為這決定著各家公司各自反彈的高度。

(責任編輯:孫博洋、呂騫)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