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投資遠低於歐洲 政治因素成最大阻力--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美一見中國投資就犯臆想症 仍然抱有冷戰思維 濫用國家安全借口

中國對美投資遠低於歐洲 政治因素成最大阻力

周小苑

2013年02月2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視頻】商務部:對華投資雙降 歐盟投資上升

中國對美投資遠低於歐洲 政治因素成最大阻力(網絡配圖)

    近日,美國羅迪厄姆咨詢公司發布報告稱,2012年中國對歐盟投資是對美國投資的近兩倍,主要是由於美國政治因素阻撓了中國對美基礎設施和高技術領域的投資。

  專家表示,相對於歐洲來說,美國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總犯臆想症,抱以冷戰思維,設置重重障礙,不僅頻頻利用反傾銷、反補貼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而且還增設技術貿易壁壘、濫用國家安全為借口,阻撓中國公司對美投資。長此以往,美國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佔小便宜而吃大虧。

  中國對美投資遠低於歐洲

  美國羅迪厄姆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08年以來中國對美歐投資快速增長。在2008年之前,中國對歐盟27國投資每年不到10億美元,到2009年和2010年投資額平均達到30億美元,到2011年和2012年再增3倍至10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投資也從2008年不到10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50億美元,2011年回落至47億美元,2012年再次增至到65億美元。盡管如此,中國對美投資仍遠低於同期對歐洲的投資水平。

  該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對歐盟投資迅猛增長主要是由於歐元區陷入財政與經濟危機,很多中國投資者趁機投資陷入資金短缺但具有穩定增長潛力的歐洲企業,比如公共事業企業和基礎設施,歐盟國家也歡迎中國投資機場、電網和港口。2012年,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投資超過50億美元。反觀美國,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幾乎沒有吸引任何投資。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投資可以規避貿易壁壘,同時帶動出口,也給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實現雙贏,這種通過資本輸出帶動商品輸出,所遇到的貿易阻力比單純商品輸出要小一些。尤其是歐債危機后,歐洲企業普遍日子不好過,中國通過投資將其收購過來,用相對較低的成本、較小的風險實現海外並購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自1998年歐元區成立后,歐洲經濟進一步緊密,對外部形成貿易轉移效應,客觀上對外部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帶來壓力和排擠作用,所以客觀上也要求我們更加貼近歐洲,通過投資把貿易轉移效應躲過去。

  政治因素成最大阻力

  與中國對歐投資迅猛增長相比,中國對美投資增長卻不那麼令人滿意,尤其是美國仍對中國抱以冷戰思維,政治因素已成為中國對美投資的最大阻力。該報告也認為,美國所謂安全方面的擔憂已經成為阻止中國企業在美國大舉投資的重要原因。中國的電信設備制造商和能源企業一直希望拓展美國市場,卻收效甚微,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會對此類投資進行安全評估和審查,並阻撓了多項高技術行業投資合同,很多中國投資在美國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和安全部門的阻撓下破產。

  “目前美國對中國是冷戰思維和貿易保護手段相結合。”白明表示,美國近期多次阻止中國的投資。例如,美國以涉及危害通信安全為借口頻頻阻止華為、中興進入美國通信市場,三一重工在美國的投資30億元風電項目也因涉及所謂的安全領域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阻撓。此外,美國在金融危機后,提出“再工業化”、“五年出口倍增計劃”等口號,意圖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回歸,美國積極發展風電、光伏等實體產業,就會和中國在美投資發生撞車效應,實質上也是一種貿易保護。

  冷戰思維終將害己

  事實上,隨著中美貿易相互依存關系不斷加大,中美貿易爭端也在不斷升溫。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日益增強,以往美國頻頻運用“雙反”和特保等經濟保護手段,已經難以阻止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政治手段已成為美國阻礙中國投資的最后一道屏障。

  “美國目前很多領域不讓中國進入主要是出於政治因素,是美國濫用國家安全借口的表現。”白明表示,美國在經濟領域中的這種冷戰思維,對中美兩國來說是雙輸。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應該是最為互補的,美國本應該充分發揮在高技術領域的優勢,但是美國偏偏不願向中國輸出高技術產品,對中國在美投資高技術領域也多加阻礙。但是,美國這種做法並不能阻礙中國的發展,恰恰是美國對中國封鎖的技術領域,中國自主發展得最快。而且在美國找不到機會,中國企業將目光投向歐洲,尋找價值投資窪地,對美國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如果美國不改變對中國的臆想症,美國注定隻會佔小便宜吃大虧,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