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
查車壓價扣秤——艱難賣糧路
“往年很多糧販子求著咱賣糧,今年卻得自己雇車運糧到‘糧點’送貨上門。”突然的轉變讓吳老漢難以適應,糧價低了,收糧的販子怎麼也少了。
吳老漢真名叫吳學山,是黑龍江省蘭西縣榆林鎮雙興村農民,18歲初中畢業后就一直務農。其實吳老漢並不老,今年才48歲,只是多年“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讓他的皮膚看起來有些發黑,皺紋較城裡的同齡人多一些。
2012年,黑龍江省玉米大豐收,但受連續秋雨影響糧食質量並不好,玉米價格節前開始走低,不少農民仍沒有賣糧。吳老漢去年種了120畝玉米,往年早早就賣出去了,今年卻賣得十分辛苦。
手裡拿著幾棒玉米,吳老漢有些后悔:“春節前一斤玉米最高價是8毛6分錢,那時還盼著再漲漲,就沒賣,現在一斤已經掉了一毛多錢了。”
吳老漢告訴記者,2月26日上午他打聽到,哈爾濱一處收糧點收玉米,每斤8毛4分錢,他就把自家的8萬斤玉米運過去了。結果當天下午到收糧點發現已經停收了,后來拉到了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的一處收糧點,以每斤8毛2分的價錢賣了。
眼看著賣糧形勢不好,吳老漢決定趕緊賣掉家裡余下的幾萬斤玉米。27日下午三點半,他坐在裝好玉米的運輸車上,去100裡以外的哈爾濱市利民開發區的收糧點賣糧,記者也乘車同去。
去冬今春以來,黑龍江省雪大路滑,道路不好走。雙興村子裡面的路是土路,去往鎮裡的公路雖然是水泥路,但非常窄,兩台大車很難錯開。連續的降雪還使路面非常光滑,運糧車在有不少積雪的車轍中緩慢移動。
路上不順利,遇上交警查賣糧車車輛改型。運糧車開出家門半個小時后突然停了下來,記者發現沿路停了不少賣糧車。司機下車告訴記者,自己的車上安裝了方便卸糧的“車漏”,聽說路前方有交警查車輛這種改型,查到會被罰100元,所以不少車都停下不走了。
司機指給記者看,所謂的車輛改型就是車上有一個可以方便卸糧的,0.06平方米左右的漏口,抽下蓋子玉米就會漏下去。記者答應替司機交費后,司機同意繼續往前開。此時路邊停下的多輛運糧車也開始往前開,他們聽說前面查車輛改型交警已經走了。
當天下午四點四十分,吳老漢的運糧車停在收糧點的門口,排在他前面有十多台車,但檢驗玉米等級和水分用的時間很長。
一個小時后,終於排到吳老漢的運糧車,剛剛還在焦急等待的他興奮地跳下車。稱了車載糧食的“毛重”之后,糧點工作人員選出一托盤玉米樣品到化驗室檢測。
在化驗室外的椅子上,老吳坐立不安,總擔心糧價再往下掉。擔心什麼就來什麼,十分鐘后,糧點工作人員給出的玉米價格和他擔心的一樣,“每斤降到8毛錢”。吳老漢覺得不應該這樣,“都是自己種出來的糧食,上一天一斤還8毛二分錢呢,晚了一天怎麼就少了2分錢。”
工作人員也有理由,雖說都是一家的玉米,但種的時間、收的時間、種的地塊、放的位置都可能不一樣,質量有差距也很正常。
面對這種解釋,吳老漢很難接受,於是和村民一起找糧點“理論”。經過近半個小時的“交涉”,糧點同意將每斤玉米價格提一分。吳老漢手中的小條上,每公斤玉米的價格已經變成了1.62元。但和上一天比,一斤玉米還是少賣一分錢,“四萬斤就少賣四百啊”。
降價不說,還要扣秤,這是今年黑龍江省很多收糧點都定了這樣的要求。吳老漢說,去年秋雨大,冬雪多,玉米堆裡偶爾會出現些冰塊,脫粒機打碎后也有些小冰塊,所以糧點扣了好幾百斤。
“扣除運費和脫粒費用,一斤玉米也就賣7毛5分左右。”雖然有些無奈,但吳老漢已經接受了這個結果。“貨到地頭死嘛”,他說,來這裡的運輸費一斤玉米是兩分錢,要是不賣再拉回家,來回一斤玉米就是四分錢的運輸費,不賣也不合算。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管建濤哈爾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