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引熱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后危機時代”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引熱議

2013年04月19日15:43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金融危機爆發近五年,世界經濟好了嗎?這場危機顛覆了什麼,又重建了什麼?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前夕,經濟界的思想者們在一場名為“反思宏觀政策”的高端研討會上對世界經濟展開了深層思辨。

“幾年過去了,危機仍在,看一看我們如今身在何處是很有意義的,”活動主要組織者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爾說。

他在向研討會提交的研究文章中說,國際金融危機和之后的經濟衰退動搖了之前經濟學界有關宏觀政策的一些共識,提醒人們金融業發展失衡可能帶來的危險,凸顯了貨幣政策的局限,引發了對國家公共債務可持續水平的思考。而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又觸發了更廣泛意義的反思。

“危機前的共識受到了挑戰,經濟戰略需要重建,”IMF總裁拉加德說。她認為危機后的反思尚處於初期,並引用了一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話——“現在還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但可能是開始的結束。”

受邀前來的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說起貨幣政策來一針見血:“危機告訴我們即使在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的大好形勢下,也不能忽視金融風險,貨幣政策制定者對金融脆弱性的潛在影響缺乏足夠重視。危機促使我們思考央行政策如何在物價穩定、增長穩定和金融穩定之間更好地拿捏。”

他同時強調,不管央行如何在寬鬆政策上加碼,也掩蓋不了貨幣政策的局限:在銀行系統依然在去杠杆化過程中的時候,縱有央行注入大量流動性,信貸活動也難以很快恢復﹔當經濟面臨深層次的結構調整時,央行要做的不僅是刺激總需求,還要促使經濟更好地完成這一轉變。

默文·金還對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表達了擔憂。他認為,當利率長期保持在接近於零的低點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認為,本次危機最大的教訓就是讓人們認識到經濟不會自我修復,宏觀經濟政策的架構需要改進,但這一切進展太慢。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戴維·羅默說,金融創新所造成的問題似乎並不能被其帶來的好處所掩蓋,金融業在經濟中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思考。“我們還沒有從這場危機中學到足夠多的東西來避免另一場危機。”

他認為,未來世界經濟仍將時不時面臨金融沖擊的困擾,問題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出現。完全依靠央行預警風險,並在問題出現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滅火”是不可取的。如何改革金融體系,降低金融風險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將是重要課題。

美聯儲副主席耶倫認為,金融危機改變了美聯儲之前的“一種工具、兩大目標”的政策常態,對金融穩定的日益重視也是央行政策目標的重大轉變。美聯儲政策的出發點是促進投資和信貸活動,但很明顯,低利率政策可能導致投資者為了尋求更高收益而過度冒險。

布朗夏爾說,危機過后,發達經濟體普遍債務纏身,財政政策因而聚焦在如何減赤以降低債務水平上。但財政整頓應該按照何種速度進行依然沒有標准答案,債務積壓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尚處在十分原始的階段。

兩天的研討會帶給人們的啟發多於結論。布朗夏爾對此毫不諱言:“和我們所未知的比起來,我們所了解得實在太少。”

后危機時代的反思,這仍僅僅是一個開始。(記者樊宇)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