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標簽”新國標:要讓百姓看得懂--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營養標簽”新國標:要讓百姓看得懂

周蕊

2013年05月09日08:57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是我國第一個食品營養標簽國家標准,屬於強制執行的標准。實施4個多月來,效果如何?近期,半月談記者走訪了上海多家超市、賣場、便利店后發現,不少食品營養標簽標注得並不規范,甚至沒有進行標注。消費者對營養標簽往往不看或是看不懂。

  進口食品成標注不規范“重災區”

  盡管自認為挺關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上海白領李陽在選擇預包裝食品時,關注的重點也只是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有時會看看成分表,知道很多食品背面有個‘小方塊’,但是從來沒有研究過。”

  李陽所提到的這個“小方塊”,叫做營養成分表。從今年1月1日起,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都必須標注營養成分表后才能上市銷售。

  國家風險評估中心標准三部副主任韓軍花指出,食品的營養對保証居民健康至關重要,通則的實施首次把營養納入食品安全的總體布局裡來管理。

  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食品,比如我們平時購買的包裝好的餅干、飲料、速凍水餃、薯片、醬油等。根據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外包裝標簽上必須標示出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4種核心營養素的含量值及其佔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未進行標注的產品將不得進入市場銷售。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在售的預包裝食品,包裝袋上大多標上了營養標簽,但也有部分進口食品未按要求標注營養標簽。根據通則,進口食品的營養標簽應使用中文。但在位於長寧區的一家進口食品店內,不少食品外包裝上隻用外文標注營養成分表,沒有用中文標注營養成分表。

  “營養參考尺”居民多看不懂,食品營養知識存三大誤區

  在專家眼裡,食品營養標簽好比一把“營養參考尺”,不僅強制生產企業明確標注營養信息,難以作假,也讓消費者能更好地了解食品中主要營養成分的含量,以便因人而異選購產品。目前多數預包裝食品雖然已經明示營養成分,但不少消費者表示根本不看或者看不懂。據專家介紹,目前人們在食品消費中還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反式脂肪酸標注為零的食品就是健康食品。

  對不少關心飲食健康的消費者來說,反式脂肪酸幾乎可以說是“罪大惡極”。研究表明,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對健康有害的膽固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於氫化油脂之中。通則要求,食品原料中如果有以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以氫化油為主要原料的產品,都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家住閔行區的退休老人吳亞紅自從看過一起講述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危害的電視節目后,在選購面包、餅干等食品時就多留了一個心眼,優先選擇標注“零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有不少迎合消費者這一心理的產品。比如一些薯片、餅干、蛋糕在營養成分表的反式脂肪酸一欄上都標上了“0克”,有的包裝上甚至還有醒目的“零反式脂肪酸”等字樣。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介紹,反式脂肪酸固然不利於人體健康,但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也未必就是健康食品。“即便沒有了反式脂肪酸,過多的脂肪、糖、鹽以及一些添加劑都不利於健康,很多消費者因為貪戀口感而選擇這些低營養價值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消費習慣是不健康的。”

  誤區二:“無蔗糖”食品含糖量必然低。

  宣稱不加糖的黑芝麻糊、不加糖蔬菜營養麥片、不加糖沙琪瑪、不添加蔗糖的注心蛋糕……市面上主打“無糖”、“低糖”的食品數量不少。翻閱營養標簽,除了“1+4”內容外,不少食品上並沒有標注具體的含糖量。

  記者了解到,盡管通則並沒有強制要求標示食品中的糖分,但即使宣稱“不含蔗糖”的食品也未必真正低糖。范志紅介紹,市面上部分宣稱食品“不含蔗糖”,但如果研究其配料表就能發現,這些產品中有的添加了麥芽糖漿或者麥芽糊精,有的產品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這個時候盡管食品中沒有蔗糖,實際糖分的含量可能比含蔗糖的食品還要高。

  誤區三:光看營養成分標簽上的數字不看單位。

  “光是看營養成分表裡的數字就已經很復雜了,還要看單位?”不少消費者如此表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法規對營養成分標簽有詳細的規定,但有的廠家為了不讓營養成分的數值“難看”,還會使用較小的數據單位以獲得較大數值。消費者如果不細心,就會被這樣的“障眼法”欺騙。

  “吃個東西就得懂這麼多”

  專家指出,盡管通則已經明確要求食品包裝上清楚標注各種原料含量,尤其是不利於健康的成分的含量,提醒消費者食用這種食品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保証其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理性的選擇。但消費者也同樣需要主動看、主動學習營養成分表,補上“不懂”的課,決不能抱著“吃個東西還要懂這麼多”的消極心態去選擇食品。

  上海市商業流通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表示,消費者想要不被廠家的標注和夸大其詞的廣告“忽悠”,花心思、花時間學習“吃的知識”很有必要。監管部門也應加強食品知識的宣傳,培養消費者對學習“吃的知識”的興趣,引導消費者健康飲食。

  范志紅表示,消費者決不能因為一款食品標注反式脂肪酸為零或是宣稱不含蔗糖就大量攝入。選擇食品時不能隻靠口感來選擇,而要仔細研讀食品外包裝上的信息,綜合考慮鹽、糖、脂肪、添加劑等多方面的指標,同時結合品牌、價格等因素進行選購。“對於任何不利於健康的食品,無論其口感如何,都應自覺少買少吃。”

  此外,專家還指出,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營養標簽的數值,針對自身身體所需購買食品、強化營養,減少健康隱患。尤其對於還處在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來說,應該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高血壓患者應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食品,糖尿病患者要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的攝入。(記者 周蕊)

(責編:郝帥、曹華)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