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必要吃碘鹽嗎(民生視線)--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經過20年全民補碘,我國人群碘營養總體已達適宜水平 

還有必要吃碘鹽嗎(民生視線)

本報記者 左婭

2013年05月10日07: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用鹽的需求日漸多樣化,市場上各種新品種食用鹽不斷出現,右圖為北京中國國際輕工消費品展覽會上,觀眾在看新產品健康食用竹鹽。
  CFP供圖

  王大媽正盯著家裡的鹽罐發呆。做了20多年飯的她,忽然“不會吃鹽了”:“以前一直說吃碘鹽對身體好,可最近忽然聽說吃碘鹽容易得甲狀腺癌。咱到底該吃什麼鹽啊?”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缺碘會得“大脖子”病,孕婦缺碘容易引起流產、胎兒畸形和死亡。嬰幼兒缺碘的后果最嚴重,會易患克汀病,導致個頭矮小智力低下。為了預防此類碘缺乏病,1994年我國頒布實施了《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實行全民食鹽加碘預防碘缺乏病的策略。但是,近兩年,不斷有專家提出,現在已經不需要強制補碘,並稱繼續補碘會增加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

  經過20年強制補碘,我們是不是已經不缺碘了?現在還需要吃碘鹽嗎?會不會誘發甲狀腺癌?普通超市能不能同時供應不加碘鹽?

  

  我們還缺碘嗎

  ●2011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人群總體上碘營養水平“適宜”,既不缺乏,也沒有過量

  人體內的碘來自於飲食、飲水和空氣,而我國多數地區自然環境都缺碘,曾長期是碘缺乏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集賢村就曾因缺碘成了“傻子屯”。1978年,集賢村有1313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的就有859人,還有150多人得了克汀病,每天隻知道發呆憨笑,嚴重的餓了都不知道要吃。當地村民自嘲說,由於“傻子”太多,這個村在聯合國都“挂上號了”。

  1994年,我國實行全民食鹽加碘策略。經過五年多的強制補碘,到2000年,我國已在總體水平上消除了碘缺乏病。現在,集賢村的克汀病患者都在45歲以上,村裡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這裡曾是“傻子屯”。

  2011年下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為175.5μg/L,家庭主婦尿碘中位數為144.6μg/L。全年未發現地方性克汀病的新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

  尿碘中位數是世界衛生組織衡量人體碘營養水平的主要指標。對普通人來說,尿碘中位數小於100μg/L為碘缺乏,在100μg/L—200μg/L之間屬於碘營養水平適宜,如果超過300μg/L就被視為碘過量了。而對孕婦來說,尿碘中位數低於150μg/L就算缺碘。按照這個標准,從總體上看,我國人群目前碘營養“適宜”,既不缺乏,也沒有過量。

  不過,在一些地區,兒童的碘營養水平仍然不高。2011下半年仍有3.1%的兒童甲狀腺腫大。

  “像我這樣在海邊長大的人應該不會缺碘吧,我們海產品吃得多啊。”福建泉州的黃女士每次炒菜都會有意早點放鹽,好讓鹽裡的碘多揮發一些。但實際上,“海邊的人不缺碘”是個錯誤認識。2009年,衛生部門專門進行了一次沿海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福建、遼寧、浙江三省沿海地區居民尿碘中位數都小於其內陸地區農村居民尿碘中位數。上海地區55.4%的孕婦碘營養不足。

  現在還需要吃碘鹽嗎

  ●攝入的碘在人體內隻能存留100天,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人需要長期食用碘鹽

  “盡管中國人總體上已經不再缺碘,但我們仍然必須堅持食用碘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劉守軍介紹說,食鹽加碘是國際公認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導措施。現在中國人之所以總體上不缺碘,就是因為我們20年來一直強制食用碘鹽。但攝入的碘在人體內隻能存留100天。在缺碘地區,人們100天不補碘就會再次碘缺乏。而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缺碘地區,因此多數人都需要長期食用碘鹽。

  不補碘就會再次碘缺乏的例子,曾真實地發生在印度坎格拉地區。1956年當地甲狀腺腫患病率為55%,實施食鹽加碘措施后,到1973年甲狀腺腫患病率降至8.5%—9.1%。2000年,印度迫於民間壓力暫停食鹽加碘政策,隨后幾年裡碘缺乏病又在各地重現。2005年印度政府不得不再次禁止銷售不加碘食鹽。

  但是,在水碘高於150μg/L的地區,人們是不適宜食用碘鹽的。這樣的地區在我國呈局灶性分布,即無法簡單地以省份、城市來劃分缺碘或不缺碘,在低水碘地區也夾雜著高水碘區域。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生活在高水碘地區呢?”黃女士有這樣的疑問。對這個問題,專家給出的答案是,最簡單的辦法,是正規超市裡賣什麼鹽我們就吃什麼鹽。“我國一直實行高水碘地區供應不加碘鹽的做法,根據2011年的監測結果,水源性高碘地區不加碘食鹽率已達90.8%。”劉守軍說。

  而對吃碘鹽會引起甲狀腺腫瘤的傳言,劉守軍表示,這一說法目前是沒有明確科學依據的:“事實上,我國也在根據人們的尿碘中位數水平不斷調整碘鹽中的碘含量。”

  第一次調整在1996年。1995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顯示,由於食鹽碘含量沒有規定上限值,結果導致部分地區食鹽碘含量過高。為此,1996年又補充規定鹽碘含量不得超過60mg/kg。1999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顯示兒童尿碘水平偏高。於是,2000年,我國第二次調整了食鹽碘含量,降為20mg/kg—50mg/kg。

  2012年3月,新修訂的《食用鹽碘含量》標准開始實施,首次規定各省(區、市)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當地人群實際碘營養水平,選擇20mg/kg、25mg/kg和30mg/kg(上下波動不得超過30%)三種加碘水平,供應一至三種碘含量的食鹽。記者在浙江採訪時了解到,浙江碘鹽的碘含量標准是25mg/kg±30%,即每公斤食鹽中含碘18毫克—33毫克。

  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日碘攝入量為150至300微克,歐盟和美國的醫學研究機構認為成人碘攝入可耐受上限分別為每日600微克和1100微克。我國碘鹽平均含碘量為每公斤30毫克,按每人每日攝入鹽5至10克計算,每日攝碘量約為150至300微克。扣除烹調和人體代謝的損失,食用碘鹽帶來的碘攝入量不會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

  普通零售點能否同時賣不加碘鹽

  ●不加碘鹽更便宜,如果敞開供應,小餐飲小作坊可能會棄用碘鹽,人們的碘攝入量將難以保証。《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正在修訂,以使補碘更為科學

  當然,碘缺乏地區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吃碘鹽。劉守軍說:“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為此,《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規定,因治療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應當持當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証明,到當地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指定的單位購買非碘鹽。

  也就是說,按規定,一般的食鹽零售點是不供應不加碘鹽的,有需要的群眾要到特設的不加碘鹽供應點去購買。記者在江蘇採訪時了解到,江蘇每個市都設有不加碘鹽供應點。“為了方便需要食用不加碘鹽的群眾,我們增加了不加碘鹽供應網點,並在網站和報紙上公布了相關信息。”江蘇省鹽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以南京為例,以前隻有批發部供應不加碘鹽,現在我們也在一些信用好的零售網點銷售不加碘鹽,不加碘鹽零售網點已增至15個。”記者在中鹽集團北京市鹽業公司官方網站上也看到,北京市每個區縣都有供應不加碘鹽的批發網點,另外還有19家零售企業也提供不加碘鹽。

  但是,在大量碘缺乏地區,人們仍然抱怨買不加碘鹽不方便。華堂超市所有門店都是北京市不加碘鹽零售點,但記者在其十裡堡店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不加碘鹽。售貨員告訴記者,以前這裡確實賣不加碘鹽,也不要求出示醫生証明,但今年春節后不加碘鹽一直沒貨。在哪兒能買到不加碘鹽?記者又撥打了中鹽集團北京市鹽業公司24小時值班熱線,被告知朝陽區的不加碘鹽批發網點在東大橋東裡12號樓,那裡可以買到不加碘鹽。不過,這個售賣點雙休日通常不開門。

  為什麼食鹽零售網點不能同時供應碘鹽和不加碘鹽,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呢?中國鹽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做是為了保証人們的碘營養水平。“一方面,碘缺乏地區適宜食用不加碘鹽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不加碘鹽敞開供應,有部分需要食用碘鹽的消費者就可能會聽信傳聞而停止食用碘鹽。而更重要的是,不加碘鹽由於無需加碘,價格會比同類碘鹽便宜,如果很方便就能買到,小餐飲和小食品作坊很可能會棄用碘鹽。我國小餐飲和小食品作坊多且分散,監管難度很大。這樣一來,補碘效果就難以保証。”

  但百姓仍有疑慮:“沒得甲亢不代表我沒有碘營養過量。如何能了解自身的碘營養水平,及時預防碘過量疾病呢?”對此,劉守軍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做到了因地制宜補碘,但要想進一步做到因人制宜,難度確實很大:“目前能做尿碘水平檢測的縣級單位很少,難以做到向公眾開放。而且尿碘水平是個很不穩定的指標,隨意一次測量值對飲食的指導也意義不大。”

  但劉守軍透露,目前我國正在修訂《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以使補碘更為科學:“從近幾年的監測情況看,碘缺乏地區居民食用碘鹽的健康風險小於食用不加碘鹽,如果不是出於疾病治療的需要,我建議還是食用加碘食鹽。”

(責編:夏曉倫、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