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十年買房人大賺特賺,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買房隻賺不賠,未來樓市還有“黃金十年”嗎?
“信志強,住洋房。”在與郭建波的“房價賭約”完勝后,地產大佬任志強又多了個江湖名號:樓市“預言帝”。近日,“預言帝”又發話:“你什麼時 候買房,以后的房價都會比現在高。”無獨有偶,一篇名為《資深人士眼中的買房時機》的文章近日紅遍論壇,名為老顧的資深人士說,現在隻要有購房資格,閉眼 隨便買都會賺。此前十年,買房人大賺特賺,唱多樓市的言論特別打動人,那麼樓市真會有新一個“黃金十年”嗎?
一套房漲了3倍
“手上有閑錢,與其存銀行、買黃金,都不如買房劃算,穩賺不賠。”每當坐在飯桌聊天,張簡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朋友買房。嘗過切實好處的他,也是“大炮”任志強的堅定粉絲。
張簡是“下半場”才進入樓市的初級投資人。2002年大學畢業的他,先是用了3年多的時間進行原始資金的積累,2005年在東四環外買了自住的 一套兩居室,2008年又在北三環內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當時的單價還不到每平方米14000元,現在已經漲到超過4.5萬了。
“那會下定決心也不容易。”回想當初,張簡為買房和家人爭論了半天。那時,他手上有50萬元存款,不願意放在銀行閑著,就琢磨著拿出來投資。 2007年的北京樓市,並沒有出現如2010年后的瘋狂大漲,可張簡仍在平穩的行情中嗅到了一絲商機,毅然決定再買一套房。“最開始,家人極力反對,說東 四環的房子夠住,買房還得再找銀行借錢,每月背著月供壓力大,不如做點別的。可后來拗不過我,最終才勉強同意。”於是,張簡從銀行做了按揭貸款,買了第二 套房子,進入了樓市投資。去年下半年,趁著樓市回暖,他又倒騰了一次,把北三環的房子賣掉,添點錢在東邊買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大HOUSE。
錢“砸”股市10年沒賺
“有錢投資什麼?還得買房。”馬哲是個“沒吃到葡萄”的旁觀者,因為他把錢都投資進了股市,前后折騰了小10年。
“當初也是手上有閑錢,可又不多,不願意借錢買房,就全拿來炒了股票。”馬哲初入股市,就沒遇到好年景,2003年中國股市開始從2001年的高點一路往下,經歷了5年的“噩夢期”,他雖然沒賠什麼錢,可也沒賺。
2006年,股市開始調轉回漲,一直到2007年的最高點,馬哲總算狠狠賺了一把。可惜,好景不長,2008年后,股市又開始由“牛”轉 “熊”,隨后起起伏伏直到現在,當初賺的錢都賠了進去不說,本金也全套了。“如今回想,如果我當初把這錢拿去投房子,最起碼一套房的錢已經掙出來了。”有 了血的經驗,馬哲覺得在中國房子最靠譜。
任志強再拋“買房說”
“最佳的買房時機,總是在錯過了,大多數人才追悔莫及。這樣的故事,劇情老套,但卻總在重復上演。”《資深人士眼中的買房時機》的文章中,開頭 的一段,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無限感慨。名為老顧的資深房地產從業人士在文章中說,買房並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最重要的是敢下手,能承受壓力。現在隻要有購房 資格,閉著眼睛隨便買,都會賺。因為,現在北京很多樓盤,買房人不要錢似的拼命搶房,再不下手,房子可能又要飛漲了。
老顧的話也許並不能令人信服,但“預言帝”任志強的話,卻為躊躇的人們打了一劑“強心針”。任志強在5月出席廈門某活動時說:“這十年來我有9 次說過房價會漲,結果每次都漲,但大多數人還是不信,真信我話的那1%、2%,買了也確實都漲了、賺了。我就一個回答,隻要你需要,什麼時候都可以買 房。”
針對廈門的樓市,任志強更是直言不諱,“你什麼時候買房,以后的房價都會比現在高。如果要投資,就隨便買,比如在市中心買一個破房,當投資就不要嫌破,不信你就試試。”
任志強堅持“唱漲”的理由,也代表了“看漲派”的觀點:第一,中央欲進一步推進城鎮化,人口在不斷流入,需求不斷增加,房價還得接著漲。第二, 未來貨幣還將繼續上漲,貨幣增量決定房價將繼續上漲。第三,地方政府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窗戶外的東西,比如說收入增長,醫院、學校、機場的建設,都 是房價增長的因素。”
稅改后難有“黃金十年”
不過,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卻對“閉著眼睛買房都能賺”持反對態度。在他看來,經歷過“黃金十年”的樓市,很難再有第二個“黃金十年”。 張大偉認為,“賺錢”這個詞更多是用在投資品上,房地產在最近10年也的確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投資屬性,而貨幣超發、一二線城市聚集過多人口資源等,都是 導致這些城市房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按照經濟學的原理,房屋的價格對應的是價值,即房屋的居住屬性與投資屬性。現在房價更多體現的是投資屬性,但未來房屋的投資屬性在價格中的比 例將降低。”張大偉告訴記者,一方面,一二線城市已經執行限購、限貸,很多人已沒有購房資格,或者即使有購房資格,貸款難度也很大。不利用貸款的金融杠 杆,房屋的投資收益就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即使到了未來某一階段限購退出,但目前房產稅等針對存量環節的稅費改革政策出台,投資人持有房屋的成本會大幅 攀升。這樣,投資人再買房時即使數字顯示是房價漲了,但若加上購買時的稅費、利息、裝修等一系列支出,可能也不賺。(記者 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