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歐盟對華光伏業征懲罰性關稅 國內光伏業欲突圍--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傳歐盟對華光伏業征懲罰性關稅 國內光伏業欲突圍

陳博

2013年05月10日08:05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歐盟一咳嗽,國內光伏行業就得發燒,這就是市場受制於人的結果。”昨日,國內一家大型光伏企業光伏事業部負責人馬曉東對記者說。

路透社援引兩名歐盟官員的話稱,當地時間5月8日,歐盟委員會同意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稅率為47%的臨時性懲罰關稅,於6月6日生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草案副本顯示,此次臨時性懲罰關稅平均水平為47.6%。

自從去年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業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后,國內光伏產業一直陰影籠罩。這次“臨時性關稅”更是讓中國光伏業雪上加霜。據了解,國內有的光伏企業早已倒閉,有的正計劃將產能轉移,有的則正在發力開拓國內市場,力求早日突圍,擺脫目前困境。

中國光伏業頻遭“雙反”調查

“歐盟一再對中國光伏產品設門檻,說到底還是貿易保護主義。”中海陽能源集團總工程師王寧對記者說。

日前,商務部通報稱,歐盟委員會近期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光伏玻璃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初步統計,2012年我涉案產品(包括同一稅號下其他玻璃制品)對歐出口約2億美元。

去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針對原產於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正式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9月25日,歐洲光伏產業聯盟再度發起反補貼訴訟。那次“雙反”幾乎涵蓋全產業鏈,包括硅片、電池和組件。兩個壞消息接連曝出,在國內光伏業引來“地震”。畢竟,中國光伏產品超過70%的市場來自歐盟,每年出口額逾200億歐元,“雙反”一旦成立,無疑將重創中國光伏業。

同樣是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獲批在未來5年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歐盟和美國的兩頭發力,使中國光伏企業處境愈發艱難。

“沒辦法,誰讓咱兩頭在外?”王寧反問說,中國的光伏企業大多集中在生產制造環節,原材料、制造設備和市場都在國外,“歐美政府一旦不高興,隨時能扼住咱的咽喉”。

國內僅少數巨頭正常生產

“我們停產好幾個月了,越干越虧。”昨日,燕郊一家民營太陽能電池組件企業負責人李聚對記者說,2010年公司有300多工人加班加點干。從去年開始,基本就不賺錢了。剛開始為留住工人勉強開工。但越生產虧損越大,后來干脆停工,工人解散回家。現在車間停產,隻有一個親戚和兩條狗在看廠子。

國內中小光伏企業大面積停產不足為奇,但連國內光伏巨頭賽維LDK最近也深陷窘境。雖然當地政府一再“輸血”,但賽維LDK還是迎來了連續7個季度的虧損,並且面臨資不抵債的境地。

“現在隻有英利、阿特斯等大企業還能維持正常生產。”昨日,業內人士馬曉東在接受電話採訪時顯得異常悲觀。生產設備都有使用周期,如果一兩年內不見行業回暖,這些設備也面臨報廢。“現在來看,隻有歐美賣光伏生產設備的企業賺了錢。”

李聚做夢都想被河北“老鄉”英利綠色能源收購,后者去年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取代尚德,成了國內光伏企業新的領頭羊。昨日,英利宣傳部門有關人士對記者說,目前英利正常生產,且今年的光伏組件產量預計還會增加。

“雙反”倒逼國內企業轉型

“通俗地說,如今歐盟連生產制造環節都不想讓咱做了,國內企業隻能尋求突圍。”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紅煒對記者說。

英利很早就開始了轉型。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在開發日本、南非、南美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英利甚至採用了混業經營的戰略,投資房地產、養殖、物流等產業。“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雖然目前英利的主業還是光伏組件,但其他產業也有效地分擔了風險。”英利宣傳部門有關人士說。

“行業有前途,不代表外部環境好。政府、銀行就是外部環境,沒兩年改善不了。”曾如此感嘆的英利董事長苗連生最近大鬆一口氣,4月下旬,英利獲得中國開發銀行兩項總價值達1.65億美元的短期貸款用於採購原材料。

阿特斯陽光電力則考慮新的避稅方案,方案之一是,把從中國出口歐洲,變成從加拿大出口。阿特斯加拿大廠有400兆瓦的產能,如今滿負荷運轉。“我們要算的賬是,從加拿大出口到歐洲,能否比歐洲本土的光伏組件更具優勢。假設不是選擇加拿大的話,我們在哪裡建新廠最合算?當然,第二種想法若要落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阿特斯公司全球高級市場總監張含冰對外表示。

國內光伏業將迎最后洗牌

“如果歐洲征收懲罰性關稅,對中國企業將產生嚴重打擊,這不是一家企業或一個行業能應對的,關鍵時刻還是要依靠政府出面。”一家上市光伏企業宣傳部門工作人員表示。

“歐洲征收重稅和雙反,國內光伏企業肯定受打擊。但越是日子難過越要看到問題所在。”中海陽能源的王寧認為,組件轉換率低和多晶硅提取成本高,是光伏行業兩大瓶頸。國內企業單純做生產制造,沒核心技術,單靠人力成本,始終解決不了受制於人的問題。如今光伏企業不斷見底,行業泡沫被擠出去不少。實力弱的企業關停了,這對有實力的企業也是好事。

“從經濟周期看,國內光伏行業還沒到谷底,正面臨最后的行業洗牌。”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的紅煒對記者說,國內光伏產業的問題在於嚴重的供求失衡。目前大多數企業只是停產,而非破產,行業整合還將持續。

紅煒說,從2011年中期開始,全球光伏行業開始行業整合,歐洲、美國不少企業紛紛破產,去年開始優勢企業逐漸恢復生產,市場轉暖,說明市場經過了一輪“優勝劣汰”。與之相比,國內市場的泡沫更大,因此目前還未走出低谷。

“此次歐盟征收懲罰性臨時關稅,打擊會有,但只是階段性的。”紅煒認為,中國要做光伏大國,那些沒競爭力的企業必然被市場淘汰。“這也是國家即將出台市場准入門檻的背景之一。”

國內光伏業的政策環境也在逐漸明朗。近日,國家發改委出台文件明確,太陽能光伏業將列入加快和簡化審核發債重點支持范圍。工信部也有望於上半年出台光伏全產業鏈產品的市場准入條件,這被業內解讀為引導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指標。

“據說最近政府會嚴格篩選一批優勢企業,同時對光伏企業的補助會逐漸減少,為的就是做強大的,淘汰小的。”業內人士馬曉東說。

(責編: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