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誰切斷了奪命電梯的安全鏈?--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新聞>>宏觀

中國青年報:誰切斷了奪命電梯的安全鏈?

2013年05月22日09: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24歲的實習護士小王沒有趕上回家的火車,她在前一天死於醫院的電梯間,被故障電梯的門夾斷了頸部動脈。

  上周連續3天內,類似的電梯悲劇在全國發生了4起。湖北宜昌,正在運行的超市手扶梯斷裂,一名老人墜亡。陝西西安,一名55歲的女子因電梯沒有停到正確位置門就打開而踏空墜亡。雲南玉溪中醫院,一名患者同樣因此踏空,身體卡在電梯與牆壁縫隙間致死。

  有人將剛剛過去的這一周稱為“電梯死亡周”,由此產生的恐怖情緒也開始蔓延。此時,普及電梯安全防范與自救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想要消除公眾心中的不安全感,必須反思究竟是誰切斷了電梯的安全鏈。

  電梯廠商位於這根鏈條的最頂端。中新社曾有報道,近年電梯事故中,設備缺陷佔22.7%。去年,北京地鐵四號線動物園站電梯致一名男童死亡的事件中,出事電梯就存在設計、制造缺陷。

  除了天生缺陷,一些已經到達退役年齡的電梯,仍然被放任使用,也是近年來電梯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在“電梯死亡周”4起電梯安全事故中,有兩部電梯屬於老舊電梯。建於1990年代的電梯大多已經老化面臨淘汰,深圳1月份的統計數字是,超過15年的電梯有6390台。

  這也對電梯安全鏈條上的政府部門提出了不小的要求。目前,國家對於廢舊電梯並沒有出台統一的強制報廢標准。進一步的問題是,如果為電梯更新換代,電梯的主管單位是質檢部門,更換電梯所需的維修基金歸建委管理,兩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可能需要不短的時間。

  作為電梯使用中的責任主體,物業公司在這根安全鏈條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位從業20余年的電梯廠商認為,大多數電梯質量沒太大問題,出事多是因為物業公司管理不到位。但出於利益考慮,一些物業公司更願意選擇出價低的維保公司進行電梯的后期保養。這也就不奇怪,在上周發生的4起電梯安全事故中,其中3台電梯剛剛經過了保養、維修和檢測。

  受訪的北京電梯商會主任彭金聲認為,電梯安全出問題,維修保養不到位佔60~70%。在深圳電梯事故中,作為電梯安全鏈條中最末端、也是最直接一環的維修工,違規使用了潤滑油,導致電梯制動力下降。在彭金聲看來,這個錯誤“太不像話”。毫無疑問,這名工人要對此負責。但是,是誰允許這樣的維修人員出現在電梯間,又是否有人對維保公司和維修人員進行監管?

  質檢部門並非沒有作為,比如對維保公司進行資質認証、對維修工進行上崗培訓,還規定了每15天進行一次電梯保養。但這並沒有阻止類似的悲劇一再發生。

  “怎麼說呢,去年北京地鐵4號線動物園電梯出事時不也是喧囂一場了嗎,也沒有改變,已經進入死胡同了。”接受採訪的一位電梯專家這樣說。

  把安全僅僅寄希望於一名維修工的良心和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以深圳為例,200多家維保公司爭搶10萬台電梯的生意,惡意競爭、互相壓價早已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據說,“一個維修工培訓了10天8天就上崗”的情況也並非罕見。

  主管部門制定了規定和標准,並不意味著監管真的就到位了。維修工取得上崗証的過程中,是否存在沒有嚴格落實標准的情況。再如,質檢部門要求電梯半月保養、月保養、季保養等都要填寫統一的單子,但有專家提醒,“去保養的時候也沒人拿槍跟著,保養到位沒有,是不是去一趟,坐一會兒就打鉤了?”

  這樣的揣測並非毫無緣由。即使在最嚴格的電梯年檢中,也存在監管失控的問題。廣州媒體曾經報道,當地電梯年檢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年檢費用高導致電梯業主想方設法逃避檢測,而且有的檢測人員檢測一台電梯的時間不足半小時,“只是摸摸看看就說行”,也沒有第三方進行監督。

  一名月薪2000余元的電梯維修工承載不了安全鏈條最后一環的沉重責任。電梯廠商、物業公司、維保單位本來就環環相扣,政府主管部門更應該隨時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並且有效的監管,為這根鏈條“減負”。

  或許會有人提醒,不要夸大電梯安全事故帶來的恐慌,全國有近300萬台電梯,出事的只是十位數,而且事故率比之前已經下降了不少。2012年電梯事故造成28人死亡,與2011年相比安全事故率下降近60%。

  但與百分比數字相比,能讓每天都要走進電梯間的普通人暫時鬆口氣的是,4起電梯安全事故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發出了緊急通知,各地也隨之開始對電梯進行集中大排查。隻不過,如果這樣的“及時雨”不總是在事故后出現,會讓人更加安心。因為這已經無法挽回實習護士小王,一條被卷進斷裂的安全鏈裡年輕的生命。

  標簽:電梯維修工鏈條保養電梯間

(責編:孫博洋、喬雪峰)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