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豪門財產爭奪戰:歐萊雅王國母女爭產形同陌路--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歐美豪門財產爭奪戰:歐萊雅王國母女爭產形同陌路

高美

2013年06月23日12:2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2011年1月24日,歐萊雅女掌門人利利亞娜與女兒從時裝秀場離開。

  洛克菲勒家族創始人(左)和兒子小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中心坐落於紐約市第五大道,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造,1987年被美國政府認定為國家歷史地標。

  洛克菲勒第三代

  內爾遜·洛克菲勒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他曾擔任美國副總統。

  洛克菲勒第三代

  大衛·洛克菲勒登上《時代》周刊封面,曾任摩根大通銀行董事會主席。

  洛克菲勒第三代

  勞倫斯·洛克菲勒是美國風險投資先驅,曾投資蘋果電腦和英特爾。

  默多克與鄧文迪的離婚讓媒體紛紛猜測會否引爆新聞集團的爭產風暴。財產分配歷來是豪門重頭戲,多少恩怨皆因於此。財產分配不僅僅只是八卦報道,更意味著豪門如何傳承、及其掌控的家族企業如何延續。據悉,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經營。在現代企業制度的今天,子承父業的傳承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豪門如何維系家族財富,豪門為何總是不可避免地陷入爭產風波,歷史上的超級富豪如何避免敗家后代的出現。

  歐萊雅王國 母女爭產 形同陌路

  利利亞娜是誰,很多人或許不熟悉。但若提起歐萊雅,卻無人不曉。她就是歐萊雅家族的繼承人,也是歐萊雅集團的最大股東。她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如今仍是歐洲最富有的女人,據悉她的身家達300億美元。與很多豪門相比,歐萊雅家族人丁稀少,四代人加姻親一共隻有7名成員,但卻依然沒有逃過爭產怪圈,掌門人母女的爭產官司幾乎囊括了所有豪門恩怨的元素:金錢與欺騙、家族與政治。

  女承父業執掌王國

  利利亞娜的父親是歐萊雅集團創始人,1907年,26歲的法國化學家歐仁·舒萊爾研制出世界第一支無毒染發劑。誰也未曾想到,這個發明為他帶來日后的龐大財富。舒萊爾后來創立了染發劑公司,就是歐萊雅的前身。經歷百年發展,2012年歐萊雅集團銷售額為224.6億歐元,成為世界最大的化妝品王國。

  1922年,舒萊爾中年得女,他為女兒取名利利亞娜,意思是百合花。5歲時,利利亞娜的母親因病去世。“我夜裡被仆人喚醒,隻見父親跪在母親的床邊、抽泣……她去世后,家裡就再也沒有音樂了。”利利亞娜回憶道。

  童年喪母使利利亞娜和父親的感情非常親密,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雖然含著金湯匙出生,但她也經歷了不少苦難。

  舒萊爾對愛女非常嚴厲,甚至是苛刻,幾乎總是和她談工作。15歲那年暑假,父親就把她帶到了公司實習,她從給染發劑貼標簽開始接觸歐萊雅的事務。

  經歷過這樣的磨練,利利亞娜對公司了然於心。1957年,父親去世后,利利亞娜成為新掌門人。

  為了避免家族企業的滑鐵盧,舒萊爾並未將企業交給女兒管理,而是交給職業經理人管理。遵從父親遺願,利利亞娜把企業管理權托付給了歐萊雅總裁——弗朗索瓦·達勒。達勒之后,又有三位職業經理人掌權,在管理層引入新鮮血液,避免了家族企業衰敗的命運。

  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利利亞娜很少干涉企業管理和運作,她知道如何聚集杰出的管理人才把父親的產業發展壯大。與此同時,她像所有家族企業一樣安排家人進入企業的高層,她和丈夫、女兒和女婿均在歐萊雅董事會中擔任重要角色。

  母女為10億美元上公堂

  無論利利亞娜如何低調經營化妝品王國,但隨著步入古稀之年,她仍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豪門爭產的漩渦。利利亞娜隻有一個女兒,照理說,遺產傳承不應有什麼糾紛。但最終母女倆的官司不僅牽涉到歐萊雅股權,更在法國政壇引發一場地震。

  這件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就是利利亞娜的女兒梅耶爾不滿母親總是贈與外人大筆財富。2008年末,梅耶爾提起申訴稱,母親的攝影師朋友巴尼耶利用其“神志不清”騙取巨額財產,要求巴尼耶退還財產,並對母親做精神鑒定。“我愛我母親,我做這一切都是為她的利益考慮。”

  巴尼耶是利利亞娜的好朋友,是同性戀者。梅耶爾給法庭提供的文件顯示,2001年至2007年期間,母親利利亞娜將總額接近10億歐元的財產,以藝術品、房產、支票甚至人身保險合同等形式,贈給巴尼耶。藝術品中很多價值連城,包括畢加索等人的真跡。女兒覺得,母親已經年老,受到了巴尼耶的蠱惑甚至脅迫,才送給他這麼多東西。

  而利利亞娜則向媒體表示,“我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給巴尼耶的饋贈是他應得的。”2009年12月,梅耶爾申請法庭監控自己的母親,以防她再把錢“撒出去”。

  利利亞娜拒絕做精神鑒定,也拒絕再和女兒女婿交談。母女倆人毗鄰而居,卻形同陌路,有什麼要說的,便在媒體上喊話。

  女兒告母親的官司還沒打明白,2010年,母親又把女兒告上了法庭,指控是女兒侵犯她的隱私、偷竊和偽造証據。

  引起母親勃然大怒的是一段21小時的錄音,錄音是為利利亞娜服務20余年的男仆錄制的。

  錄音中涉及利利亞娜送給巴尼耶的財產。錄音中利利亞娜還透露,“他(巴尼耶)挺好,挺聰明,可就是逼得我太緊了。成天就是‘我要這,我要那’。”

  而隨著竊聽錄音呈上法庭,母女爭產的紛爭上升為政治丑聞。由於錄音內容涉及利利亞娜逃稅以及非法政治援金,不僅法國時任勞工部長因此下台,前總統薩科齊也被牽涉其中。

  2011年10月17日,法院作出判決,採納了利利亞娜女兒的主張,認同利利亞娜患有“混合型失智症”與“中度”老年痴呆症,不再適合管理歐萊雅集團龐大的資產,她在歐萊雅公司30%的股份將交由女兒梅耶爾管理。她的歐萊雅董事會席位也在判決后被剝奪。由於和女兒對簿公堂,利利亞娜本人的監護權也發生了改變,由她的外孫擔任監護人。

  2012年,歐萊雅的一紙公文顯示,利利亞娜在歐萊雅集團董事會的席位將由外孫接替。歐萊雅第四代傳人開始登上舞台,結束了第二三代傳人之間的齟齬。

  幸運的是,雖然控制人家族的爭產官司打了3年,但因為創始人頗有先見之明的“家族所有、職業經營”的安排,因此歐萊雅的品牌和運營並未因豪門恩怨而受到牽連。

  洛克菲勒家族 傳承百年 無人爭產

  在20世紀的絕大部分時期,“洛克菲勒”就是“美國財富和權力”的同義詞,家族創始人老洛克菲勒的財產在今天約值2000億美元,遠超當今任何富豪。令人稱奇的是,如此“空前絕后”的財富,經歷幾代人,不但沒有引發任何爭產風波,更打破“富不過三代”這個魔咒,如今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富豪的典范。這種良好的家族財產傳承不僅依靠道德約束,更重要的是財產傳承制度——用信托機制看守家族財富,避免后代爭產和濫用財產。

  幾代人散財除“原罪”

  因為巨額財富,這個家族的姓氏曾被認為是“原罪”。洛克菲勒家族興起於1870年,老洛克菲勒創立了標准石油公司,並稱霸石油產業。雖然在積累財富上用盡一切手段,但並非為富不仁,因為基督教信仰的緣故,他一生崇尚節儉、熱衷施舍財富,他和鋼鐵大王卡內基都認為,將巨額財富留給子女就是一種可恥,他們開創了美國富豪捐出財產做慈善的先例。

  老洛克菲勒的資產大部分以股票形式存在,有數據顯示, 1882年至1906年,老洛克菲勒從標准石油公司獲得分紅1.45億美元,平均每年600萬美元,當時一個工人的年收入僅為700美元。

  如此多的財富如何處置,這是老洛克菲勒的難題。他有5個孩子,其中一個是兒子。他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為培養接班人,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洛克菲勒從第一份薪水開始,就固定將其中1/10捐給教會,直到去世。為了防止孩子揮金如土,老洛克菲勒不讓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幾個孩子在長大前,從沒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

  老洛克菲勒毫無保留地將畢生經驗傳授給兒子,他教導兒子如何從底層做起,如何用人,如何成為出色的領導者,如何將信譽與資本結盟,如何面對金錢,如何善待此生。

  老洛克菲勒對待財富的態度深刻影響了家族后代,他把財富和慈善事業傳給了家族后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洛克菲勒們沒有過著奢靡的啃老生活,反而是家族財富接力棒的傳承者。

  小洛克菲勒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一個正常的人被置於非正常的環境中,”這是小洛克菲勒傳記作者對他的形容。巨大的工作壓力以及精神壓力使他長期受到頭痛的折磨。

  1913年,一場激烈的勞資沖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宅院受到襲擊,這徹底改變了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產的態度。小洛克菲勒一方面選擇了以信托的形式,將財富傳承給后代。另一方面,他將家族財富拿出來徹底從事慈善事業,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眾眼中他的家族財富是原罪的印象。

  用信托杜絕敗家子

  小洛克菲勒在他60歲時,為妻子和孩子設立了信托,他的妻子得到了1800萬美元,6個孩子每人分別得到1600萬美元。

  信托的具體信息是家族機密,外界所知的是,這些信托的受益人是小洛克菲勒的后代。一份信托協議對應一個受益人,每份信托的本金自動傳給其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資產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受益人在30歲之前隻能獲得分紅收益,不能動用本金,30歲之后可以動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現在的洛克菲勒家族到底有多少資產?據悉,洛克菲勒家族持有美國50家最主要公司的大量股權,還控制著美國50家最大商業銀行25%的資產和50家最大保險公司30%的資產。其中的大通曼哈頓銀行擁有28個海外分支機構,並在全球擁有5萬家附屬銀行。

  將家族財富以信托形式傳給后代的,在美國並不少見,這可以有效避免“敗家子”。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父親就設立了這樣的信托基金。據肯尼迪的弟弟愛德華稱,1936年他4歲時,父親已為他和哥哥分別設立了1000萬美元的信托基金,因此肯尼迪即便在總統任上也無須動用年薪。

  洛克菲勒家族建立良好財富傳承方式的同時,還主動打破家族企業的最大弊病,即子承父業造成企業階層流動僵化,不利於企業的創新。創業人老洛克菲勒退休時,並沒有將寶座傳給兒子,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自己的位置。

  此后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隻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幾乎沒有爭產風波,直到現在家族成員仍會定期聚會,很好地溝通。

  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富的方式影響深遠,如今不少美國超級富豪認同這樣的道理,當巨大的財富出現之時,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觀念,隻有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維度上都獲得合法性的財富才是對社會有益的、值得尊敬的。(記者 高美)

(責編: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