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速放緩,會給經濟帶來哪些影響?沒有刺激政策,中國發展動力從何而來?新形勢新變化,帶來了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尼巴厘島的重要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正在不斷增加,並將繼續增強。在改革創新中激發內生動力,在轉型升級中釋放發展潛力,這是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也成為“中國信心”的有力支撐。
猶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不少出口外貿企業首當其沖,經營十分困難﹔而在隨后幾年,我們成功應對危機,保持增長勢頭,靠的是擴大內需,增強內生動力。經驗充分說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必須走提高質量、增強后勁的科學發展之路。正因為此,擴大內需提上日程,創新驅動成為國策,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釋放出來。
長期以來,很多人對中國經濟的認識停留於“世界工廠”的固有印象、“簡單代工”的慣性認知,實際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45.2%,拉動GDP上漲3.4個百分點,遠高於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的0.1個百分點,這有力說明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內需拉動。展望未來,新型城鎮化將進一步拉動消費增長、推動消費升級,成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城鎮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將有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入城鎮,這將釋放多麼巨大的消費潛力?而中國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與發達國家的80%左右相比還有近30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還有什麼比這更能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中國信心?
馬克思說過,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提高勞動力素質、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是增強內生動力的題中之義。一方面,創新驅動效應顯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加速融合,北京中關村平均每天誕生11家科技企業,中國也超過美國成為跨國公司研發目的地首選國,“人口紅利”正在轉變為“人才紅利”﹔另一方面,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激發社會創造活力,今年1—8月份,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速仍然比財政支出增速高出3.7個百分點,民生改善力度不減。當人人都能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夢想成真的機會,就能讓一切聰明才智競相迸發,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這就是內生動力的堅實基礎,也是中國信心的深厚根基。
正是看到“中國經濟爆發出來的可持續能力”,一度唱衰中國經濟的外國投行,剛進入秋季就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釋放內需潛力、創新動力、市場活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內生動力,使中國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不僅是中國的機會,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調整和發展,正如外媒感嘆的,中國不再僅僅是世界工廠,“中國將成為全球增長的發動機”。
面對新機遇與新挑戰,我們深信,進一步推進改革創新,調整經濟結構,就一定能夠為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推動中國經濟涉過險灘、穿越激流、破浪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