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鞏固穩中向好  著力提質增效(經濟形勢專家談)

李雪鬆

2013年10月22日07:47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科學判斷和決策,要求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特點,出現了一些可喜的新變化。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深化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努力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內生動力和社會創造力,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實施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措施。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宏觀調控保持定力:穩定宏觀政策,創新調節方式,壓縮行政開支,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鞏固農業基礎,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建設,發展養老、健康等服務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適時有序推出財稅、金融、投融資等領域改革措施,積極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與各國的互利合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科學應對四川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圍繞群眾關切,促進就業創業,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和大氣污染等的治理。

  經過各方努力,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穩中向好走勢。一季度經濟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8%,增速有所加快,全年可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同時,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夏季糧油再獲豐收,秋糧豐收在望,服務業發展繼續加快,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強化,簡政放權取得積極進展,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社會事業得到加強。

  在國際經濟緩慢復蘇和國內宏觀調控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的背景下,預計今年我國GDP將增長7.7%左右,增速與上年持平,繼續保持增長穩健、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

  把握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總體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突出,實現全面復蘇和健康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展望2014年,全球經濟有望保持溫和復蘇態勢,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入回升期,但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有可能對經濟復蘇帶來沖擊。

  美國私人消費逐漸增加,家庭資產負債狀況有所改善,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完成,經濟基礎逐漸壘實,在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動下,有可能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期。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程度和時間進程主要取決於其國內經濟表現,而短期內相關指標仍存在波動性和不確定性。美國國會直至最后一刻才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妥協,未來仍面臨財政風險。

  歐元區危機總體有所緩解。歐盟委員會已正式授權歐洲央行自2014年中期開始監管歐元區銀行業,這將進一步加快歐盟銀行業監管統一化進程,有利於改善歐元區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狀況,使歐元區金融市場逐漸趨於穩定,從而有利於增強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歐盟經濟可能逐步企穩回升並擺脫負增長,但復蘇過程仍將是緩慢的。日本經濟恢復了較快增長,但其量化寬鬆政策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但其增長勢頭明顯放緩,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率降低,且局部波動性增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應謹慎應對潛在的外部市場風險和自身的財政風險,積極謀求國際協作,避免經濟形勢的大幅波動和反復。

  這些情況印証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判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國際環境方面的內涵和條件發生很大變化。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緊緊抓住、切實用好這樣的新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努力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謀求更大的國家利益。

  以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伴隨著外貿紅利、人口紅利、資源紅利、環境紅利的逐步減少,我國經濟已告別高速增長期,進入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中高速增長新階段。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走勢,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部分地方政府負債較高,對土地財政依賴加深﹔實體經濟中,企業要素成本上升較快,部分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部分地區房地產價格漲幅較大﹔用工荒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並存﹔環境問題凸顯,影響居民健康﹔等等。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將存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還不穩固,內生增長動力有待增強。

  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著力提質增效。穩,就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和協調性,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進,就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釋放內需潛力、創新動力、市場活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鑒於外部環境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國應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保持投資合理增長,調整投資方向,提高投資效率﹔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大力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加快形成經濟自主增長機制。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進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提質增效,就是經濟工作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而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這與不斷推進改革、釋放改革紅利是高度相關的。在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新階段,既要增強宏觀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和協調性,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要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當前,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惟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才能增強經濟發展后勁,逐步實現市場引導的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應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財稅體系,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應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應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通過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在此過程中,要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平衡。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2日 07 版)
(責編: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