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中國城鎮化需破解農民進城不入籍尷尬

2013年12月16日13:2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城鎮化需破解農民進城不入籍尷尬

新華網南昌12月16日電(記者劉菁 李寶杰 詹婷婷)剛剛閉幕的中央城鎮化會議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國城鎮化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記者在江西多個縣城採訪發現,雖然農民成為當地城鎮商品房的主要購買群體,但農民轉為城鎮戶籍成為市民的意願並不強。

江西省南城縣駱家塘村村民詹安祥今年花費50多萬元在縣城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按照當地的規定,他全家戶籍都可以轉入房屋所在地,但他對此無動於衷,“戶口轉出去了,承包地怎麼辦?”

駱家塘村所在的南城縣株良鎮是全國聞名的校具加工產業基地,97家校具生產企業帶動了周邊山區村民向集鎮匯集。詹安祥告訴記者,逐漸富裕起來的村民大都在縣城和集鎮購買房屋,但無一例外都保留了農業戶口。

據南城縣建設局統計,縣城近7年共銷售商品房1900套,其中農民買了1500套。與南城縣相鄰的宜黃縣,縣城商品房超過60%是農民購買。撫州市副市長黃賽榮分別對臨川區、東鄉縣和崇仁縣的三個村實地調查發現,農戶進城購房比例分別是50%、53%、35%。

與農民踴躍進城購房相反,內陸省城以下的市、縣城鎮戶籍對農民吸引力下降。記者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市和撫州市南城縣、宜黃縣、臨川區等地採訪發現,極少有農民申請由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

宜黃縣公安局副政委劉志影說,宜黃縣每年有大約3500人遷到縣城常住,盡管“農轉非”不存在門檻,公安部門也制訂了很多辦理戶口轉遷的便民措施,但幾乎沒有人來辦理戶口轉移。

中小城市城鎮戶口遇冷,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的城市戶口含金量不高。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說,作為承載農民市民化戰略主體的中小城鎮,因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且無足夠財力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因此對農民入籍吸引力不足。

與此對應,農村戶籍含金量更高。一些鄉鎮干部給記者細算了農村戶口的優勢:農民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單家獨院的住房﹔即使自己不種地,國家的糧食補貼、土地流轉租金等每畝每年有五六百元收入。一些城郊農民,若遇征地就可能搖身變為“百萬富翁”。

為了鼓勵農民進城,讓農民在城鎮化進程中獲得更多利益,部分地區探索了不損害農民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進行城鄉一體化試點。

2012年3月,安徽省內人口最少的銅陵市就全面完成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取消了“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的劃分,消除了城鄉居民的身份差異,全市74萬人的戶口統一登記為“銅陵市居民戶口”。原來的農村人口變成居民后,不但可以繼續獲得土地收益和補貼,還可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就業、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政策。

“對農民土地權利保障不到位,土地、宅基地等資產無法明確權屬關系,讓農民無法在離開農村時有效處置在農村的財產,限制了農民的落戶城鎮積極性。”王開玉認為,隨著就業、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全覆蓋,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必須與之配套。

東方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一輪土地改革將是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的核心突破點之一,核心理念在於保障農民合法的土地財產收益權,實現城鄉一體化。(參與採寫郭遠明 沈洋)

(責編:聶叢笑、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