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面對霧霾,我們需要改變什麼(生態論苑)

<BR/><BR/>

武衛政

2013年12月28日07:44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解決以霧霾為代表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需要超越一己之利、個人之便,大力支持改革,多方面參與改革,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支配自己的行為

 

  “霧霾,已成為中國人生活中的常態天氣。”

  “霧霾,讓越來越多的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現狀。”

  這兩句話,是最近一些媒體給霧霾作的總結。

  梳理2013年改變人們生活的事件時,有人把霧霾列為其中之一。

  霧霾改變了哪些生活?起床就看手機中的空氣質量指數,霧霾天減少外出、出門戴口罩,給家裡買個空氣淨化器,在辦公桌上擺幾盆花草,這是不少人做出的改變。

  霧霾讓人們反思什麼?據說吃五花肉、做操、喝木耳豬血湯、戴柚子皮面具可減輕霧霾危害,還有人想著逃離北、上、廣等霧霾重災區,到空氣好的小城市定居……

  能夠有所改變與反思,說明人們的自我防護意識在增強。但是,僅止於此,遠遠不夠。

  那些自我防護辦法有多大作用,有待實踐檢驗,即使有效,也是治標不治本。常識告訴我們,防治疾病,關鍵要從源頭預防,不注重預防,等生了病才治,治起來非常難。霧霾是生態環境生病的典型症狀,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深刻反思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切實行動起來,減少污染物排放。

  當今中國,除了霧霾污染,還有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近海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有沙塵暴、石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問題,它們直接拉低人們當下的生活質量,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我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6000美元,面對的卻是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這種形勢之下,誰能獨善其身?

  國家高層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思路非常清晰。去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隻有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才能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隻有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變革,就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就不能隻讓別人付出,自己樂享其成。變革,就要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徑,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就要勇於打破部門分割,統一保護山水林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

  變革,必然觸動利益。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出發點是為了“可持續”,但要調整水、電、油、氣等價格,又必須考慮群眾“可承受”,把握兩者之間的平衡,考驗政府的智慧。要建立體現生態價值、環境公平的生態補償機制,就得按“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協調上下游之間、地區之間、省際之間的利益,這要經過反復博弈。

  變革,貴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建設生態文明,政府要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嚴格監管,企業要履行責任、舍得投入,個人也要積極行動。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問題的制造者,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從我做起,並且還得犧牲一些舒適、便利。不能口頭上支持環保,而需要自己多掏點油錢、水費,少開一天車,不放或少放鞭炮的時候,卻不加分析地質疑責難。

  解決以霧霾為代表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需要超越一己之利、個人之便,大力支持改革,多方面參與改革,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支配自己的行為。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8日 06 版)
(責編:孫博洋、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