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蓄水以來,從下游而來的船隻、旅客要進入壩區,除了公路之外,隻有船閘過壩和翻壩走水路兩種高效的方式。通過盤山公路往往費時費力,還不安全。因此,三峽庫區大量旅客選擇“水—陸—水”結合的方式翻壩回家。據預計,僅今年春運期間,就有近30萬人通過翻壩回家過節。
除夕當天,記者跟隨旅客從宜昌東站出發,直到太平溪港上船,體驗庫區居民翻壩之路。
上午7點半,記者在宜昌東站登上了由宜昌交運集團運營的翻壩免費大巴。在外打工的湖北巴東縣小伙兒小劉和記者聊天時說,“這條翻壩路越來越好走。往年從宜昌或者重慶坐汽車,公路就要走4個小時,現在坐船隻要一個半小時。”
9點剛過,記者跟著小劉登上太平溪港的翻壩客運快艇,100多名乘客和大包小包的行李將船擠得滿滿當當。快艇船長董志剛告訴記者,除夕,他們從宜昌到巴東要跑兩個來回。“我們已有19年都是在外地過的除夕夜。”輪機長周紅山說。
目送快艇離去,太平溪港副經理劉丹拿著數據介紹,宜萬鐵路建成后,從這裡翻壩往返的年客流量從約500萬降至300萬,滬渝高速建成后降至110萬人次,“這說明翻壩的選擇越來越多,路越走越寬敞。”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3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