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習近平經濟工作論述”解讀之六

共享:全面小康發展路上的“試金石”

潘健 賈玥
2016年02月29日09: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深思熟慮,提出了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並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導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經濟工作系列論述。兩會前夕,人民網記者通過基層採訪、專家解讀、網民連線等形式,撰寫並刊登8篇深度報道,充分反映全國各地干部群眾全面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工作系列論述的思考和實踐,為我國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主動打好決勝仗,贏得全年開局紅。

經過30多年的砥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全面小康,貴在全面,也難在全面。站在這一歷史節點看向未來,5年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著實不少。

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實現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為此,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將改善民生作為推動發展的基石。這個理念的基礎,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本底色。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這是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到困難群眾唐榮斌家看望。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以人民為中心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五大發展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共享發展,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三年前,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世界鄭重宣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在擔任總書記之初,習近平就深刻洞察到,執政黨的職責脫離不了人民的期待,也應以匯聚民心為最終目標。

習近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說,“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帶領人民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

這些真切、深沉、堅定的話語,最終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凝結、升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遵循的首要原則,“以人民為中心”成為“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核心理念。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樹立共享發展理念,使得發展的價值指向更加明確。”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指出,“發展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而是為了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通過共享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這種發展理念正不斷在基層落腳、扎根。媒體記者在2016年“新春走基層”期間發現,江蘇徐州泉山區就有著這樣一個力促發展共享的故事。

在許多城市熱衷於打造新型樣板社區的時候,泉山區沒有忘記老舊小區的“老街坊”。馬路寬了、綠化多了、違建沒了、垃圾少了,居民們從不情願到主動交起了物業費。

泉山區還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不斷滿足群眾所需。每個社區都建有就業信息庫,僅社區信息資料與有關部門有關單位的對接,每年就解決一萬人的就業問題。

走進泉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小屋”,屋子裡擺放著血壓檢測儀、心電圖機等自助式體檢儀器設備。76歲老人袁立庭正在量血壓,“我有慢性腦血栓,常來‘健康小屋’檢查,刷下身份証就行了,不用再去醫院排隊了。”

“我們都是老百姓的孩子,一定要把經濟發展與張大爺李大媽聯系起來,一定要把主要財政收入投在民生上。”泉山區委書記趙興友說。

不讓“老鄉”掉隊

共享發展,是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少了部分人群的小康社會,不能稱之為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挂。”習近平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中說。

令總書記牽挂的事很多,脫貧攻堅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國仍有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已到“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擔任總書記以來的每一年,訪貧、問貧都是習近平國內調研的“規定項目”。從河北阜陽到甘肅定西,從湖南湘西到山東菏澤,從河南蘭考到福建老區,從雲南昭通到貴州遵義,都留下了總書記與貧困地區群眾親切交談的身影。

不僅如此,習近平更善於開出治貧的藥方。2015年11月27日-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

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扶貧方式在轉變,精准扶貧正在各地開花結果。

貴州畢節是全國唯一一個“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在這裡,脫貧可以“選套餐”。養殖母牛、蛋雞,種馬鈴薯等十余個項目,貧困戶自主選擇。每一項都跟著貼息貸款等多項資金,患了大病還有醫療墊底周轉資金,解除后顧之憂。

浙江龍游與阿裡巴巴集團開展戰略合作,2013年成立“淘寶網特色中國龍游館”,2015年又聯合打造“村淘”項目。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資金,以141個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為重點區域,全方位開展電商扶貧,助力“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農戶”。

偏於湖北一隅的縣級市鬆滋,從外引進蚯蚓養殖項目。在養殖基地打工的貧困戶,既有土地流轉收入,每天還有工資可以拿。“我做些不重的活,負責清理物料、鋪平糞料等,一個月打工10多天,收入有1000多元。”貧困戶劉孝剛說。

一項項因地制宜舉措的出台,展現出各地對擺脫貧困不僅有決心、有信心,更講思路、講方法。扶貧沒了“花架子”,多了“金點子”。

 

浙江龍游縣141個扶貧重點村已基本實現來料加工全覆蓋(浙江日報)

人民獲得感滿滿

共享發展,不是部分人群的發展,也不是局限在部分領域的發展。共享發展有具體而實在的內容,強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個方面,都能讓人民群眾得到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三年來,習近平多次對民生工作做出指示,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織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網’。”“堅持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

正因為有這樣的決心,十八大以來,這些改變為人民所見——

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實現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普及程度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失業、工傷保險費率連續下降﹔法律援助對象擴容,並進一步放寬經濟困難標准﹔近8000萬企退人員養老金迎來11連漲……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習近平指出,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基礎上,積極引導群眾對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休閑服務等方面的社會需求,支持相關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

目前,多個地區正在試點推進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一把年紀了,還趕了回時髦。”山東濟南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區的老人閆翠娥笑著說,社區替她購買了每月20個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打掃衛生、洗衣、做飯、聊天,都有人來家裡。”

在雲南昆明呈貢新區,老人們越來越喜歡講自己養老的故事。

因患有風濕病,烏龍社區71歲老人王秀英手腳嚴重變形。以前,兒子、孫子常擔心老人在家生活不便、孤單,但自從有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了政府每個月發的200元飯卡,精神頭兒越來越好。老人感嘆地說,“現在兒子除了叮囑我出門別被菜葉子滑了,別的啥都不擔心了。”

“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開創了民生改善的市場機制,拓寬了民生問題解決及民生事業發展的機制渠道,有效補充了政府主導機制的短板和不足。”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喜平認為,這既發揮了市場在民生改善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涵。

在共建中實現

共享發展,不是坐享其成、坐等靠要,而是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社會各個成員都應把達成共享發展視為自身責任,同時政府也需保障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共建中共享,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奮斗。習近平說,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在共建中共享,需要營造機會公平、權利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

十八大以來,通過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將企業年檢改為年度報告制度、取消一大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下放審批權等實際舉措,全社會創業門檻和成本已大幅降低。

“以前就有注冊公司的想法,但一來對政策不了解,二來感覺注冊資金比較多,所以一直沒有去做,”在深圳創業的劉先生說,“在新政策頒布后,就到網上注冊,整個申請過程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就搞定了。”

像劉先生這樣受益於好政策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4年3月—12月,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323.51萬戶,同比增長48.76%,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06萬戶。

在共建中共享,還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國家、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多方參與的有效機制。

在習近平看來,社會力量同樣是戰勝貧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指出,“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扶危濟困。”“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定點扶貧機制和社會力量參與機制。”

貴州丹寨正與民營企業萬達集團攜手,試點一種新型扶貧模式。

萬達集團結合丹寨縣產業特點,選擇當地多數農民從事的土豬養殖和硒鋅茶葉種植兩個行業,投資深加工企業,還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招收300—500名丹寨籍學生入學,畢業后擇優錄取到萬達就業。

“重點不是投入多少錢,而是要建立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企業扶貧新模式,確保直接、普惠農民,力爭用5年時間,使丹寨人均收入翻番,整縣脫貧。”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此充滿期待。

 

貴州丹寨:萬達定向招聘會 “量身訂做”攬人才

“補短板”再加力

共享發展的達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漸進過程。

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雖然成績有目共睹,但應該客觀看到,當前收入差距過大、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保障滯后、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均等現象仍然突出。

在收入方面,2015年基尼系數達0.462,超過國際公認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倍。區域差距同樣明顯,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是排名末三位的貴州、甘肅和西藏的4倍左右。

“收入合理分配是共享發展的核心內容。共享發展不是平均主義,但也不能太過懸殊,要將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指出,“從具體做法看,要創造就業機會,大力促進就業平等﹔完善初次分配制度,逐步縮小行業的收入差距﹔加大稅收政策的調節力度。”

在教育方面,教育質量相對不高、優質教育資源短缺與人民對接受高質量教育和“上好學”的渴求的矛盾日益凸顯。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成為我國教育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促進教育公平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朱國仁認為,推進義務教育均等化是堅持教育共享發展最重要的體現。“十三五”時期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關鍵時期。

在醫療方面,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障總體水平較低,特別是農民和一些城鎮居民的醫保報銷比例仍然較低。2015年底,國務院扶貧辦透露,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農民中,因病致貧的有42%。

張來明認為,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關系到人民生活的質量和人的尊嚴,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內容,“十三五”期間必須著力增強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和公平性。

在社會保障方面,還存在多層次體系並未真正形成,養老服務產品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慈善事業發展滯后,法定社會保障缺乏有益補充等諸多問題。

“當前應著重健全制度體系,提高制度公平性和運行效率,合理分擔保障責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指出,要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鞏固普惠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真正實現多層次發展﹔完善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大力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為了誰、由誰享有,是發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性質的試金石。共享發展理念解答了這一疑問,既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脈相承,又賦予了時代內涵。隻有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才會實現,社會主義中國才能穩健前行﹔隻有堅持共享發展,國內需求才會擴大,發展動力才能進一步激發﹔隻有讓每個人在奮斗中都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才會成為現實。

【系列解讀之一】新常態: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系列解讀之二】創新:13億中國人開啟夢想的“金鑰匙”

【系列解讀之三】協調:奏響邁向小康社會的“協奏曲”

【系列解讀之四】綠色:勾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畫”

【系列解讀之五】開放:構建全球利益共同體的新高度

(責編:郝帥、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