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央深改組1000天特稿之三:

攻堅克難供給側 務求必勝戰猶酣【5】

柴哲彬 劉陽 付長超 張曉赫 孫陽

2016年09月26日15:43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創新驅動 改薄托底

“補短板”以“創新力”夯實基礎

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T2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

近年來,我國在高性能計算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航空母艦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新興科技產業雖增勢強勁,但尚不足以抵消傳統產業的放緩,企業技術裝備落后、創新能力不足等,仍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薄弱環節。

補短板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要補上這些短板。中央強調,通過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擴大有效供給,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就是為了提高我國經濟“木桶容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多省出台供給側改革“補短板”具體行動計劃,投資規模超過萬億。其中一方面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比如,貴州提出,今年要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而四川則在省級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10億元,專項用於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補助。上海提出,力爭到2020年形成高質量、可持續、有活力的工業發展格局。

另一方面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浙江提到,大力發展信息經濟核心產業、金融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七大產業﹔貴州將重點放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上,發展目標是規模總量年均增長20%以上。上海表示,要充分發揮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統籌協調作用,探索建立本市各產業園區合作交流機制,更好地促進項目落地和產業布局優化。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人才與創新的關系,指明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需要把我國創新驅動的人才短板補上來。

今年3月,中央印發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多項措施,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此后,全國各地也紛紛出台相關人才政策,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在管理體制、引進使用、培養支持、評價流動、激勵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為加創新驅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隻要我們齊心協力補齊短板,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必將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破題。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動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萬山圈子裡”,遇到問題更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唯有大力度的全面深化改革,方能“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責編:李棟、李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