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智觀察:

數字鄉村建設提速 為鄉村發展添“智”提“質”

趙超
2021年09月09日14: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制定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明確了數字鄉村建設總框架,提出鄉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數字治理、鄉村網絡文化、信息惠民服務等5大數字場景應用建設,涵蓋了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為全國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繪制出總體“施工圖”。

近幾年來,我國數字鄉村建設不斷提速。2019年5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指出:“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加強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等多項具體要求。今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挂牌。數字鄉村建設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數字鄉村建設駛入“快車道”

位於四川盆地南緣的宜賓市興文縣,地處川渝滇黔結合區域,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縣。這裡地形復雜,高低懸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卻長期“養在深閨人未知”,鮮為外人所知。

近年來,為適應信息化快速發展需要,興文縣加強新型智慧城鄉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打造智慧化應用場景,助力數字鄉村發展。

圍繞“智慧縣城+數字鄉村”建設,興文縣共投入5億元,實現全縣12個鄉鎮183個村(社區)4G網絡全覆蓋﹔建成符合國家網絡安全標准的興文縣雲計算中心,將四家運營商網絡設備與網絡整合到雲計算中心機房,並自主開發了雲網綜合監測系統,升級改造城鄉電子政務外網,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政務網絡服務全覆蓋。

同時,興文縣積極推動數據共享,將縣內自建的23個政務信息系統統一遷移上雲,共享虛擬計算資源與網絡安全資源,為數據融合奠定基礎﹔全面整合智慧化綜合監管與服務、便民服務繳費、效能監察、公眾監督上報平台等53個信息化平台系統。建成智慧城鄉大數據監管與服務平台,整合12345市民熱線、12319城市服務熱線、監督案件等系統﹔建成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助力鄉村旅游服務﹔建成黨建+智慧農業平台,發揮黨建富民政策的指導作用,增加農戶對生態種養市場的實時感知能力,提升生態種養效能。

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為文興縣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據統計,智慧城鄉大數據監管與服務平台受理涉政府管理、民生服務各類案件近40萬件,為群眾挽回損失近1.8億元,應急幫助市民218次,找回走失兒童和老年人共62人,極大改善了縣域治安環境。便民服務方面,現已開通18項便民應用子系統,累計5000余萬人次參與便民服務應用體驗,實現代繳水電氣費、暢游興文等便民服務。

近年來,興文縣陸續榮獲中國低碳生態示范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天然氧吧、中國康養產業50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川省鄉村旅游強縣、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四川省生態園林城市等20余項殊榮。

興文縣的“數字之路”正是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也為其他地區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一個路徑參考。

從東海之濱張家港,到西北大漠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從“北國糧倉”黑龍江北大荒,到西南“茉莉之都”廣西橫州,包括興文縣在內25個數字鄉村建設的代表性案例被寫入《指南》,覆蓋信息基礎設施、鄉村新業態、智慧綠色鄉村、鄉村數字治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化、鄉村智慧應急管理等多個領域。

《指南》指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既是鞏固拓展網絡幫扶成果、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一環。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指南》提出,網絡基礎設施應延伸到行政村、實現行政村的寬帶接入全覆蓋、推動基於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和應用、適時推進5G網絡在鄉村的建設、保障農村通信網絡電力供應等具體舉措。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認為,數字鄉村建設是立足於我國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現狀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指南》根據中國鄉村的發展實際,深刻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為鄉村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新模式指明了方向。

數字鄉村建設還要邁哪些檻?

當前,新一代信息和數字化技術正在轉變為新的生產要素和治理工具,為推動數字經濟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如今,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數據正在成為“新農資”,直播正在成為“新農活”,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全國1010萬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群中,有55%運用“互聯網+”等新模式。

在視頻直播、網絡帶貨等新型電商的創新推動下,農產品電商近年來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超常規武器”。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97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9.2%,行政村通光纖和4G的比例均超過了99%,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

但與此同時,數字鄉村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王小兵指出,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剛剛脫貧的鄉村數字化建設中,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沿海發達省市發展水平高於中西部地區,行業間、行業內應用不充分問題突出,脫貧地區總體落后﹔二是投入差異較大,體現在投入總量、投入主體、投入渠道等區域差異大,脫貧地區投入量和主體少、渠道單一﹔三是部分地區建設滯后,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建設、信息交互等各要素不暢通,運營能力水平低下。

在他看來,數字鄉村建設應重點著力於智慧農業、鄉村社會的數字化治理和政府部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三個方面。

同時,數字鄉村的建設需要多方參與,不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撐,也需要相關企業把先進的技術帶到鄉村,與實際的生活、生產相融合,要把鄉村的農產品帶出去。

《指南》指出,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點多面廣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本地實際需求和發展現狀基礎上,結合建設項目特點,探索相應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實現數字鄉村創新、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

為此,《指南》列舉了多個場景,便於各地因地制宜,篩選出適配本地資源稟賦、信息化基礎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內容作為參考,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字鄉村發展路徑。

《指南》還特別指出,各地區尤其要注意探索適合本地區數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避免不切實際的舉債式發展,更不能大拆大建、貪大求全。

李道亮認為,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持續推進、不斷演化的過程,基礎設施是實現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數字鄉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復制版,我們要根據中國鄉村的發展實際,積極探索鄉村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新模式,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