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達51台 核科技創新在經濟主戰場大有可為
人民網北京10月1日電 (記者杜燕飛)核科技創新在經濟主戰場大有可為。記者日前從中核集團首屆科技創新發展論壇上獲悉,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51台,裝機容量為5326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8台,裝機容量為1902萬千瓦,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華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執行主任王建民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這既是對中國核工業提出的高標准、嚴要求,也是為核科技創新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大有作為的廣闊舞台。
核科技是由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及工程科學組成的綜合性尖端學科,涉及學科多,研發周期長,代表了國家的科技實力,體現了大國地位和綜合國力。
據中核集團總工程師雷增光介紹,經過30多年的自主創新,我國核能發展實現了長足進步。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重大專項繼續穩步推進﹔自主三代核電型號取得重大進展,“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並網發電,“國和一號”正式發布,示范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小型反應堆示范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第四代核能技術的研發正在加緊布局。同時,我國大力發展核特色醫療,自主研制了多種放射性核素藥物,核醫療技術取得了可觀的進步。
與會專家指出,一直以來,核科技創新在世界科技前沿、在經濟主戰場、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大有可為。在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核科技創新也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並且是全行業、高質量、高速度的科技創新。在此背景下,核能的重要性更加突顯,在碳達峰、碳中和攻堅戰中將大有可為。”中核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顧軍表示,目前,中核集團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核工業科技創新體系,擁有23家科研院所、16個國家級研發平台、8個部委級研發平台以及近50個集團級研發平台,有信心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助力我國核工業快速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