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探索“錢隨人走”制度體系 創新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路徑

浙江地處長三角,作為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省常住人口6457萬,居全國第八,但流動人口高達2792萬,居全國第二,佔常住人口比重達43.2%。
“過去我們都是從靜態地理概念看待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並對加快發展地區進行轉移支付。但是從人口流動的角度來看,地區間貧富差距已經從靜態變成動態,如果還是根據原有戶籍人口進行分配,就可能與實際需求脫節。”浙江省財政廳負責人介紹道,“我們要勇敢破冰,放棄以靜態地理概念來縮小區域差距和分配公共資源的傳統做法,讓公共資源的配置、布局跟隨人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不斷提升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浙江省財政廳在深入基層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創新探索構建體系化、集成化的“錢隨人走”制度體系,以更加精准的轉移支付調節,實現更加均衡的財力保障,提供更加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針對轉移支付分配不夠精准的問題,浙江省財政廳強化頂層設計,構建“錢隨人走”“1+X+N”政策體系,即出台“1”個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建立完善“X”個配套制度,優化“N”項分領域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管理辦法,加大轉移支付資金與常住人口因素的聯系程度,推動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與基本公共服務對象精准挂鉤,並在教育、衛生領域率先試點突破。
“引入工作當量考核后,做得多就拿得多,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織裡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科長舉例說,“原本一些居民不了解、不願意建立健康檔案,醫務人員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們的醫務人員會主動給那些沒有建檔的居民打電話,引導他們積極建檔,幫助居民們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情況。”在公共衛生領域,湖州市吳興區創新引入公共衛生服務“當量法”優化轉移支付分配,根據每個項目的服務標准、人力成本、資源消耗、風險和難度,確定各個項目的標化工作當量,在財政資金分配時,按照各地當量的多少進行分配,使資金跟著享受服務的人群和服務工作的績效走,提高了基層衛生機構為轄區內的群眾提供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
針對山區海島縣因人口流出等因素導致財力減少等問題,浙江省財政廳深化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體系,充分考慮山區海島縣地理區位、人口流失等因素造成基本公共服務成本較高的客觀實際,通過適當加大補助力度、設置保底補助等形式予以傾斜。
為縮小地區差距,浙江省財政廳設立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資金分配重點向山區26縣在內的財政困難地區傾斜,並配套建立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資金規模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幅穩定增長,有效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景寧縣為例,綜合考慮其山區地理位置與少數民族特點,2021年給予補助7800多萬,有效支持了當地的民生水平提升。
優化人口布局財政激勵政策,提供更加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針對山區海島地區因人口分散導致公共服務支出績效低的問題,浙江省財政廳持續完善山區26縣人口集聚資金獎勵方案,獎勵資金向集聚人口增加、集聚程度提高的市縣傾斜,鼓勵山區海島縣加快優化人口布局調整進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
在義務教育領域,浙江省財政廳創新打造教育領域“錢隨人走”轉移支付辦法,加大對現有義務教育專項經費整合力度,設計了優化轉移支付分配模式、吸納流動學生獎補、小規模學校布局優化獎補等系列政策體系,提高財政預算資金的績效。同時,強化市縣義務教育支出優化,打通“錢隨人走”最后一公裡。
“離島求學,雖然遠離家鄉和親人,但能享受到城市優質的教育,政府還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對海島居民子弟來說,還是值得的。”舟山市普陀區教育局相關人士介紹道。針對轄區內各小島居住人口不斷減少、小島學校學生人數少的情況,普陀區財政局創新出台“離島補助金”政策,對離島求學的學生,如在就讀地區未購買住房,區財政會給予每個學生每年一定的補助。
“錢隨人走”制度改革在過去發展型財政正常體系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人的因素,切實解決依附在人身份上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問題,不僅僅關注公共服務“物”上有沒有,更關心群眾要不要、覺得好不好。
此前,浙江財政在設定“錢隨人走”改革目標時,一反財政人用數字說話的職業習慣,用了這樣幾句溫馨的話來表述:未來,希望有更好發展的人,仍可以往大城市跑﹔喜歡安逸生活的就留在縣城,也不用擔心那裡的教育、醫療等基礎公共品會比大城市差太多。(作者沈琛杰,為浙江省財政廳總預算局主任科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