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從田間地頭“飄”來的味道 真香!

人民網 王紹紹
2023年01月26日10:0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日麗風和春浩蕩,歲轉陽春氣象新。從高原到密林,從田間到地頭,各地新農人用短視頻、直播等“新農活”展示著一年間的豐收景象,喜氣洋洋地歡度2023癸卯兔年春節。

臘肉炒蒜苗、煙熏臘腸、蘿卜干……新農人們拿起一台手機、幾筐農物,為大家帶來特色年貨,抒發著他們對腳下土地的深切依戀,召喚著回家路上的游子,聯結起無數遠方的人們。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農民們耕耘奮斗、喜悅收獲,探索新觀念、新方法,錢包越來越鼓、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青海都蘭:昆侖山下枸杞紅

90后女孩牛夢琳的家在青海柴達木盆地東南角的一個農場裡,距離109國道8公裡,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緣柴達木盆地。站在農場往遠處望,可以看到巍峨的昆侖山。

這裡的人們以種植枸杞為生。長日照與強紫外線為枸杞的成長提供了先天優勢,枸杞的生長周期長,果肉厚、汁水足。

“今年,我參加了選品、售后、物流等直播電商環節的培訓,訂單比去年更多啦。”牛夢琳露出了可愛的笑容,過去一年裡,她擴大電商銷售渠道,全年銷售成績亮眼,還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將其他農戶種的枸杞收來,幫助他們開設賬號、增加銷路。工廠發貨量明顯上升,許多曾經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得到機會,走出家門就業。

“以前,枸杞農戶們基本是在‘靠天吃飯’。”牛夢琳說,枸杞每年9月豐收,到第二年的3月是售賣黃金期。如果半年內沒能把摘下的枸杞賣出去,一旦超過4月氣溫上升,枸杞容易返潮結塊,當年的新鮮枸杞隻能當作陳貨售賣。同時,信息不對稱導致供大於求、收貨商欠款等情況發生,農戶一年的辛苦可能付之東流。

5年前,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牛夢琳第一次聽說短視頻。朋友建議她把種枸杞的過程拍下來,把貨賣給網友。就這樣,網上多了一個“漠裡姐姐”,快樂地記錄與分享自己在農場的生活,視頻裡,她戴著遮陽帽站在地裡觀察枸杞長勢,和媽媽開著車去縣城送貨,與哥哥一起用大鍋燉羊肉。

新的一年,牛夢琳期盼著更多的農戶提高種植質量,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生長在青藏高原、被昆侖山雪水滋養的諾木洪枸杞。

貴州銅仁:藏在酸湯裡的鄉愁

2022年,貴州小伙莫志林根據傳統食材研發出新產品,主打酸湯調料和糟辣椒火鍋底料。他在短視頻賬號下放了產品鏈接,糟辣椒火鍋底料賣出了10萬單,酸湯調料賣了4萬單。

“貴州人嗜酸,最為常見的便是紅酸湯,用紅線椒和特有的番茄‘洋辣子’,加高度白酒,封入壇中,再發酵。用紅酸湯做成的酸湯魚,先酸后辣,是貴州人想念的味道。”出生於貴州銅仁陳家寨村的莫志林生動地描述著酸湯的美味。

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鄉土情結的人。在外打拼的日子,他懷念村裡的簡單生活,村民們種地、勞作,大家在統一的飯點吃飯,各家各戶會串門、互相夾菜。他還想念家鄉的美食,臘肉、米豆腐,農家菜,回味無窮。因此,他的新年願望是,有更多在外漂泊的游子像他一樣回鄉創業,“不是隻有外面的世界才有機會”。

當年,莫志林第一次辭職回家時,父母打來電話好一頓訓。在父母眼裡,在外混得差、沒本事的人才會回家。

但莫志林相信,腳下的土地會給他回饋。帶著三個童年伙伴組成四個人的拍攝小團隊,他們創建了“念鄉人周周”這個賬號。在谷雨時節,他們光腳跳進泥地裡,人工翻土、插秧、育苗。四人先用釘耙翻土,再拉起一塊長木板,把土地弄平整。看見藏在田裡的泥鰍,莫志林興奮地一把抓住,對同伴說:“今天又能做一頓好的。” 

他們把這些鄉間美食搬上直播平台,很多人說在視頻裡看到了鄉愁。

今年,莫志林注冊了新賬號,正兒八經賣起了山貨,已聚集起超25萬粉絲,他相信內容帶動賣貨能夠兼得。

“在新的一年,我的夢想就是聚合無數有念鄉情節的人。”莫志林表示,希望看到視頻的人能夠喜歡當地的美食、美景,認同他們的生活理念。未來,他們計劃推出更加具有品牌力的當地土特產品。

湖南漣源:不設限的中年白領

龔紅玉今年37歲,有一對兒女。當年回鄉創業被熟人議論的她,通過持續不斷地耕耘抖音電商,賬號粉絲達到532萬。線上小店裡,臘肉、剁椒、豆干、酸棗餅都在持續熱銷中。

“我們還賣加了酸棗的紅薯干,通過加工食品,為村裡更多的婦女增加收入。”龔紅玉說,她請來了農業大學專門研究薯類的專家來指導,讓種植紅薯更加科學。她還正在琢磨將家鄉特產產業化生產售賣,把村民集合起來種一種農作物,提高規模效應。

龔紅玉曾是一個標准的城市白領,大學畢業后進入傳媒行業7年,之后個人創業5年,在長沙如魚得水。2019年回到家鄉漣源后,她下地務農,重做農民。她用鏡頭記錄湖南的村鎮和鄉村美食,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她開設的賬號@湘野紅姐就有了十幾萬粉絲,一年賣出很多土特產。

有一回,龔紅玉拍攝了高海拔紅薯的視頻,幫助伏口鎮山裡村民賣出了紅薯和紅薯條5萬斤,高山小黃豆和黑豆2萬斤。種地的老人收到錢,握著她的手不鬆開,“你明年還要來收哦。”

2020年3月,龔紅玉幫助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的上游生產商,銷售了滯銷半成品菜25萬元。4月,她又帶貨橋頭河蘿卜,直播賣出10萬包“香辣蘿卜”。與湖南食品加工廠合作,賣出1000多萬包豆干,婁底生產的就有500多萬包。她帶貨的新化剁椒藠頭,單場直播賣出30多萬元,30天銷售量超過50萬單。

“我喜歡農村,也很高興能為家鄉做一點事。”龔紅玉自豪地說,不管走多遠,她始終是農村人,期盼著能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鄉村的希望。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9759.3億元,同比增長2.5%,“數商興農”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新方向。千千萬萬個新農人傳遞著他們的家鄉味道,讓遠在各地鄉村、尚未被更多人看見的優質農特產出山,走向全國消費者和更大的市場。(實習生施懿芝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魯婧、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