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

村裡年年換新貌,日子越過越紅火

趙竹青 王震 趙明妍 張浩洋 關喜艷 曾智慧
2023年01月23日11:4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百節年為首。洒掃庭除、辭舊迎新,滿滿的春節“儀式感”裡,既承載著收獲的喜悅,又飽含著奮進的雄心。

鄉村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除了美不勝收的鄉村景色,還有日新月異的鄉村生活,更有與時俱進的科技與人文。發展特色種植業,讓農產品“走南闖北”銷往全國﹔依托獨有旅游資源,農家樂讓“土窩”變“金窩”﹔借助電商直播拓展農產品銷路,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打開市場……暖陽中、新年裡,我們從各地熱鬧的“年味”中,看到了一幅幅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美麗鄉村變化大 綠色發展動能足

“過年了,歡迎來我們村子,看看現在的大變化!”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已經當了20多年。春華秋實裡,這裡從貧困山村變為美麗鄉村,他親眼見証,也用雙手創造、雙腳丈量。

“我們的特色產業是馬鈴薯種植,這個季節已經都收入地窖了,春天將被賣到全國各地。”葉潤兵介紹,目前村裡共有280個育種大棚,馬鈴薯種植農戶已達170多戶,2022年馬鈴薯種植產值已超過1000萬元。

不僅是馬鈴薯,在村南邊,還有連片的西紅柿溫室大棚,俯身進入,瞬間被暖意包圍。橙紅色的、圓溜溜的西紅柿,緊緊挨在一起,56歲的村民秦恩寶正在忙著搬運剛剛採摘的西紅柿。

村民秦恩寶正在搬運剛剛採摘的西紅柿。人民網 張浩洋攝

一年能收入多少?秦恩寶攤開一個手掌,臉上帶著腼腆,“五萬四!現在我們老兩口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了,也不用孩子操心。這兩天孩子也要從外地回來過年了,他說每年回來村子都變個樣,越來越好,又能團聚咯!”

再往村北走,可以看到一排排光伏板,這些被村民們稱為“鐵杆庄稼”。“2017年,為了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德勝村先后建起兩座共5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年收益達60多萬元,全部用於增加集體收入。如果夏天來,還可以看見光伏板下種植中草藥和飼草苜蓿。”葉潤兵說。

如今,低碳發展已成為德勝村的標簽之一。2022年德勝村還成為第三屆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基地。村西15棟新能源建筑造型各異,賽后這些智能化、零耗能,充滿未來感的建筑永久留在當地,成為德勝村未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符號。

以得天獨厚的生態和優美的環境為依托,村裡搞起了鄉村旅游。村民陳麗柱把自家閑置小樓裝修成了民宿,僅是2022年夏天的1個多月的時間裡,收入達2萬多元。陳麗柱說:“閨女把房子挂在網上,客人直接來住,我和老伴負責收拾,我們自己的‘土窩’現在成了致富的‘金窩’。”

2022年,德勝村集體收入達到222萬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葉潤兵表示:“2023年,德勝村將繼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不斷為百姓探索發展新路徑。”

“人人有事干,四季有收入。”這就是葉潤兵新一年的最大心願。

文化集市年味濃 鄉村旅游人氣旺

“文化集市開在了家門口,我們打心底裡開心又自豪!”陽光普照,暖意融融。春節前夕,武漢市黃陂杜堂村裡格外熱鬧。猜花燈、吹糖人、敲漢鑼、剪窗花等傳統非遺文化在這裡集中亮相,村民們看著熱鬧非凡的景象,一個個都樂開了花。

各色花燈點綴下,鄉村旅游人氣旺。人民網 關喜艷攝

在送福送春聯展台前,游客絡繹不絕,爭先領取福字禮包。“正好春聯還沒買,今天來杜堂村逛年會,沒想到還能領到福字禮包,太開心了。”從武漢市區過來游玩的曾女士滿心歡喜。

在剪紙展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畫令人駐足觀看。“兔子抱銅錢,寓意吉祥富貴,新春來臨祝大家兔年財源滾滾。”黃陂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魏鬆山向記者介紹道。除了兔子主題剪紙,展台上還有“花木蘭”等主題剪紙。

“加油,使勁兒吹。”在吹糖人展台旁,一位小朋友正鼓足氣吹糖人,旁邊的姐姐不忘給妹妹加油鼓勁兒。同樣,在畫糖人攤位前,小朋友在專注等待,眼睛隨著手藝人手中的糖勺忽高忽低、飛絲走線,不一會,自己的糖人就做好了,拿在手裡輕輕抿一口,“哇,真甜!”

當日,不少游客帶著家人朋友一起來杜堂村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集會。“很多都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吃的,還有一些傳統非遺手藝,就想帶孩子來體驗一下,感受一下小時候過年的氣氛。”游客林女士表示。“今天帶家人一起來玩,很開心,這是三年疫情以來感受最有年味的一次活動。”游客陳先生感慨道。

近年來,武漢黃陂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尤其以杜堂村為代表。該村依托木蘭花鄉景區聯合杜堂片區五個行政村,積極發動群眾積極參加共建共治共享,將荒涼頹廢的落后村、空心村改造成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實現了鄉村變景區、農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民房變民宿“四個變化”。

“我們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美麗村、富裕村。散步出門見景,村民時刻都能享受家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四季盛景。”該村第一書記葛天才表示,不僅村庄變景區,現在村民戶均增收達10萬元以上。

當日,位於該村的木蘭不夜城正式開街迎客。街區裡人潮涌動,燈火輝煌,各地美食在此匯聚,古裝文藝演出精彩紛呈,猜燈謎,賞民俗文化,這個春節,杜堂村煙火氣燃燒升騰,文化旅游迸出經濟消費新動能。

直播帶貨開銷路 農業文旅融發展

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村民們忙活著殺年豬、熏臘肉、灌香腸,熱熱鬧鬧地慶祝新春佳節的到來。

其樂融融包粑粑。李關偉攝

為了在春節前趕制出香美可口的“馬腳杆”粑粑,一大早天剛亮,熱水村村民李梅就張羅了起來。燒火、上甑、切肉、取粑、做粑……一家老小齊上陣,大家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氣氛喜慶又溫馨。

鄰居們也前后腳趕來幫忙,大伙兒圍坐一起,將腌制好的臘肉裹進糯米,用棕葉捆綁好,再放入鐵鍋內,用柴火蒸煮。裊裊炊煙盤旋繚繞,空氣中彌漫著令人垂涎的香味,迎接春節的儀式感十足。

“現在我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紅火。馬上過年了,今年的糯米比去年更多了,多包點粑粑,送給親戚朋友們也嘗嘗。”灶膛裡的柴火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響,李梅的臉上樂開了花。

“各位家人們,這是我們壯族的‘馬腳杆’粑粑,軟糯彈牙,純天然無污染……”一旁,鄰居李艷正拿著手機將鏡頭對准了桌子上的馬腳杆粑粑開始了直播。翠綠的粽葉包裹著誘人的糯米,香味兒仿佛要從屏幕中溢出,引得直播間裡的網友紛紛留言:“好吃”“看著真香啊”“快介紹一下味道”……

這幾年,得益於脫貧攻堅行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熱水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隨著直播帶貨興起后,村裡和李艷一樣的電商主播就有好多個。在熱水村,每年通過網絡直播賣出去的壯族美食能有8萬元左右。

“不僅是線上,在線下我們村的壯族美食還通過超市、副食店等渠道進入了千家萬戶。特別是最近這一兩年,每年都要售出2噸左右。”李梅欣喜地表示,去年,村裡還有不少人參加了2022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展,大伙兒正籌劃成立合作社,把村裡的婦女們都吸納進來,借著鄉村振興,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的契機,把壯族美食產業做大做強。

“吃粑粑咯……”灶膛上熱水沸騰,李梅揭開鍋蓋,把還散發著蒸汽的馬腳杆粑粑用筷子一個個挑進筲箕裡。聞聲,大伙兒紛紛圍了上來。對於壯家人來說,粑粑不僅是黏住親情的“集結號”,更是民族團結的象征。隻有吃上一口自己親手包的粑粑,這“年”才算是真正來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因地制宜,通過積極探索電商、旅游、特色產業等融合發展新路徑,讓鄉親們在家門口捧上“金飯碗”,錢袋子越來越鼓,小日子越過越甜。走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鄉村振興的使命召喚愈發清晰,農村廣闊的天地將大有作為。 

       人民網記者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

在團圓的期盼中,踏上幸福回家路

“熱”起來!看年貨消費裡的“人間煙火氣”

全力做好春節假期保供 他們堅守在一線

春節返鄉,看見“城尾鄉頭”騰飛新貌

(責編:楊迪、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