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運用科研成果、做好科學儲備、強化應急體系——

用“組合拳”增強應對重大疫情“底氣”

張佳星
2023年02月28日08:4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新冠疫情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應急管理特別是醫療應急的重要性。”在2月2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全國將增設20支左右國家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隊伍,負責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區域內全國范圍內的支援。

新冠疫情早期和高峰期曾出現醫療物資和藥品暫時性、局部性短缺情況,但都很快得到扭轉。那麼,應如何增強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有哪些經驗和部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會上作出解讀。

多項科研成果用於抗擊新冠

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也是我國科研技術成果不斷運用的過程。郭燕紅介紹,例如康復期血漿提煉出來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用於臨床使用、抗病毒小分子藥物獲批上市后及時納入診療方案、病毒核酸CT值和傳染性的深入研究指導臨床診斷等。

疫情期間,國產的新冠疫苗、新冠藥物、ECMO均成功獲批上市,為后續的生產和制造奠定了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介紹,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啟動應急審批程序,加強涉疫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和質量監管﹔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累計為327家白名單企業貸款830.3億元。在各部門、各地方和企業共同努力下,各類醫療物資產能產量短時間內大幅提升,阿茲夫定片日產能提升8.2倍,布洛芬提升7.5倍,對乙酰氨基酚提升4.9倍,有創呼吸機提升6.8倍,指夾式脈搏血氧儀提升4.3倍,制氧機提升2.1倍。

“我國完備的工業體系、豐富的產品品種、強大的生產制造和配套能力,為保障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供應提供了堅實基礎。”周健說。

推動醫療應急體系高質量發展

應急保障物資種類多、總量大,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需求差異較大,如何保障醫藥物資供給的充足、有效、可及?

郭燕紅表示,要形成國家儲備、區域儲備、省市縣儲備和醫療機構儲備相結合的立體化儲備格局,健全區域間儲備合作和互助機制﹔要及時調整和完善實物儲備的目錄、數量,建立應對疫情的專項儲備﹔提前測算用藥和物資的需求,擴充相應的產能和實物儲備,保証藥品物資供給的充足和可及。同時要做好重點藥品物資應急採購和跨區域的調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儲備,建立動態平衡調節的機制,不斷提高儲備效能。

“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應急體系。”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平急結合、系統高效的原則,以“十四五”期間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的規劃為指引,指導各地進一步強化體系建設和提升應急能力。

郭燕紅介紹,國家、省、市、縣立體化的醫療應急指揮調度信息系統,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國家中毒救治研究中心,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等均在進一步規劃和建設中。

“通過基地建設,構建緊急醫學救援核心支撐。”郭燕紅說,通過全方位提升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形成緊急醫學救援中堅力量。

當前,我國共有國家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伍40支,分為綜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輻射事件救治3類。未來將增設20支左右國家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隊伍,負責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區域內全國范圍內的支援,提升緊急醫學救援的裝備水平,特別是加強重症救治的能力。“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進一步提升大批量傷病員的救治與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的能力和反應,建立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郭燕紅說。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