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一鬧錢荒,儲戶最先獲利。6月17日,上海浦東的周先強收到一條銀行發來的短信,提示他月底前去銀行櫃面辦理3個月定期,可以享受同期利息上浮20%。
周先強收到的短信,印証了銀行開始新一輪的“攬儲戰”。《國際金融報》記者昨日從多家銀行獲悉,錢荒的確比較嚴重,同業拆借利率已經超過6%。
理財產品再成主流
攬儲方式從來都是花樣不斷。日前某銀行打出“存入98萬元便可獲得100萬元”的口號,額外的2萬元,銀行自己貼現給客戶,一並存入客戶的名下。
“現在銀行吸金競爭激烈,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很高,一兩年的產品最高能做到7%-8%,誰還在乎這麼一兩個點的利息?”一家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說。
近期,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出現了“量價齊升”態勢。其中1-3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發行量和市場佔比幅度最大,許多產品的收益率回升到4.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5%。
“目前,我們在售的主要還只是些常規產品,如果您願意,可以先把錢存入活期賬戶,大概20日以后,新產品上線,半年期的收益有望做到5%,申購金額倘若能達到30萬元及以上的收益還能更高。”上述銀行客戶經理稱。
據悉,工商銀行調高了7款系列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上調幅度在0.02%左右。“存款送禮一季度開門紅時已經送完了,現在還不如買理財產品更劃算。”一家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年定期存款隻有3%的收益,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達到5%以上。
仔細觀察目前的理財產品,不難發現,除了短期理財產品外,為了應對年底的“攬儲”壓力,半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有逐步走高的態勢。
流動性問題是主因
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波幅巨大,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面總體持續緊張,甚至一度出現農發行債券和國債發行流標的罕見事件。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這一輪“攬儲大戰”的爆發主要是資金流動性問題。“由於前幾個月大量的外匯貸款,銀行資金突然一下子出現寬鬆,都用來放貸,而現在外匯貸款突然減少,銀行就面臨著一面資金已經都貸放出去,一面短期資金需求又得不到后續資金的補充,短期資金比較匱乏的狀況,這主要還是資金周轉出現的期限上的一些問題。”銀行以前大量發放的貸款都是期限偏長的貸款,短借長貸的期限不匹配現象嚴重。
據上周五央行更新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5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余額為274299.51億元,僅比上月增加668.62億元,而4月新增外匯佔款規模還高達2946.54億元。據測算,5月市場流動性淨流失高達3963.88億元,明顯高於4月2280億元的規模。
此外,上周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一度飆升至9.6%,而后在上周五回落至7%左右。一個月前,該利率還不到3%。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出現飆升,反映出流動性狀況趨緊。
同時,端午前夕,Shibor各品種利率水平飆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升至9.5810%﹔昨日Shibor大降215.50基點至4.8130%,14天同業拆放利率下降157.80基點至5.9440%,7天同業拆放利率小幅上漲3.70基點至6.8480%,短期資金面緊張情緒有所緩解,但資金利率整體仍維持在較高位置。
“‘中考’勢必讓銀行積極應對以拋出更多‘價廉物美’的產品,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資金利率的上漲將是銀行理財產品迎接新一波人氣的導火索。”一位銀行業人士坦言。
“如今銀行負債成本極高,一方面老百姓感到存款利率不足以應付物價上漲的壓力,在通脹預期的情況下,大量資金開始流出存款賬戶,尋找其他投資收益更高的品種。銀行為了留住資金,與理財機構合作發行理財產品,這就使其負債結構由原本低成本存款變為高成本的理財產品。”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記者說,“半年審核要求的壓力,加上脫媒現象使得銀行隻能以高成本方式吸納資金,還有最近貨幣市場上金融品種的增加,金融渠道的拓寬,為銀行開展理財業務打開了方便之門,都成為了季末攬儲的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