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对媒体表示:“教育公平是我们国家这五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他还表示:“我们每年用了近1000亿的经费来解决8000多万学生的家庭生活资助问题,这一点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都是做得最好的。”
资助家庭贫困学生,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每年10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民间,教育部门救助困难学生的努力还是引发了不少议论。袁贵仁自己也坦承,中国2.7亿名学生数量庞大,还有1700万名教师、55万多所学校,规模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些不令人满意或者很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
显而易见,这1000亿元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在笔者看来,国家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成立教育政策性银行,以建立覆盖面广、贷款方便、还款期限更长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将这1000亿元用出更大的效益。
近年来,围绕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一直争议不断。在国家助学金方面,怎样把助学金发到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是教育部门、高校面对的一道难题。为此,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贫困生评议办法,要求各校成立评议小组,“评议”申请者的贫困情况;有的学校则通过“竞选”方式,让贫困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贫困故事,来赢取资助。这些做法是伤害贫困生的隐私和尊严的,但考虑到诚信问题,“不得已”而为之。
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近年来讨论有所减少,但也时有大学生爆料学校扣毕业证要求学生毕业离校前归还贷款。在2005年前后,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难,存在诸多呆账、坏账的问题,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后,随着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增加,贷款需求有所减少,加之推出了生源地贷款,贷款门槛有所降低。可是,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制度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由商业银行来实施公益性质的国家助学贷款,难免产生商业利益与公益的冲突。
多年以来,一直有专家建言成立国家政策性银行,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在发达国家,也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依照我国政府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方面的投入,完全有条件成立教育政策性银行,负责全国大中小学生的助学贷款发放事宜。如果成立教育政策性银行,将有以下好处:
其一,减少国家助学金的数额,将其作为教育政策性银行的政府担保基金。这一担保基金,可用来支付利息,冲抵学生的呆账、坏账,以及延长学生的贷款期限。目前,国家助学金是直接无偿发放给学生的。如果将其作为担保金冲抵学生呆账、坏账,实质上也等于把这笔钱给学生,而所起到的作用会更大,会令学生申请贷款更方便,归还贷款的压力减少。这并不是鼓励学生不诚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学生贷款的呆账、坏账,与还款期限有关。如果毕业之后四五年就要学生还款,坏账率必然提高,而延长到10年,甚至15年、20年,坏账率将大幅减少。另外,坏账率也与还款方式有关。有的国家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工资卡中按比例扣除还款,这意味着学生如果职业发展好,还款也快。这就需要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政府努力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
其二,通过贷款上学,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目前国家助学金直接发给学生,能让学生直接感到关爱,可是,也容易让学生滋生“等”和“要”的心态,导致助学金变异(有的学校就规定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不得购买手机等),甚至有些不贫困的学生也要装穷去获得助学金。而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低息甚至无息)要求工作之后归还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珍惜贷款,增强其责任心,一方面由政策性银行进行审批、管理,也可解决现在评议、“竞选”贫困生的难题。
与外国相比,我国的助学金额度确实较高,但是,助学体系却太依赖“助学金”,而没有建立更有效的政策性银行。要把这每年1000亿元用得更有效率,应将教育政策性银行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