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有无优势,绝不是储蓄存款一个指标就足够,储蓄存款已经越来越不能体现一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优势了。
招商银行(600036)6年前就已经不再将储蓄存款作为主要业务考核指标,我们要考核的是客户在招行的金融资产。
2012年年报公布前夕,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深圳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
面对近年来同业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招商银行以零售为主导的业务模式遭到市场不小的质疑。一方面是二次转型3年蛰伏,内部流程的梳理和改造并未直接体现出比以往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同业近年来爆发式的增长轨迹,也让市场意识到其他模式的潜力和可能性。
面对疑问,马蔚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轻松,而不是压力。“招行的优势还是在零售,一点一滴建立起来很困难,但其他同业超越也很困难。我们正在做内部管理优化,着眼点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管理能力的真正提升。”马蔚华很坦率地说。
马蔚华坦承,市场的差异性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他认为,简单的规模增长固然存在空间,但并不意味着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得来容易的东西,失去的也很快。”他如是面对外界的质疑。
储蓄存款指标的误区
证券时报记者:近两年来,有不少声音认为招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我们也看到,其他银行的策略都很清晰,向上势头也很明显,您怎么看现在的市场格局?
马蔚华:大家说招行跟其他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差距小了,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储蓄存款。看一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有无优势,绝不是储蓄存款一个指标就足够,储蓄存款已经越来越不能体现一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优势了。为何这样说?因为得到储蓄存款并不难,只要肯给客户利息,在销售端投入费用和奖金,银行完全可以做到定点定量的存款增长。
但这不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所谓竞争力是要靠银行内生的服务和体验,让客户产生认同而愿意将资金放在银行,这才是能力。6年前,招行已经不把储蓄存款作为主要业务指标进行考核。我们要考核的是客户在招行的金融资产。因为我们发现客户基本不存款了,高净值客户极度重视理财和财富管理。
这种情况下,银行硬拉存款实际就是伤害客户。比如100万元存款,通常客户在银行只能有一个定期存款利率和很小部分的营销费用,但同期资本市场的上涨并不止这个收益。
因此存款增长,只能是商业银行得到低成本资金,而客户却损失了投资机会,资产出现贬值。因此如果一家银行强调以客户利益作为核心理念的话,在业务考核中过分强调存款增长是不对的。
我们教育分支行,不要让客户存款,而是要动员客户去做财富管理。开始分支行很不理解,我在支行行长培训班上曾提问,有100万元银行存款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于是我再问,你们都不存款,为什么要让客户存款呢?这下分行才完全理解过来。所以5年前我们就在一线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鼓励客户参加财富管理业务,坚持3~5年后大部分客户的收益都比储蓄存款可观。
因此,零售业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银行是否能为客户带来价值,帮助客户赚钱。我们看重的关键指标是基金、保险、信托等理财产品的销售量。坦率地说,这些产品也相当于银行沉淀的大量存款,因为客户产品到期后,资金自然就沉淀到账户上成为存款,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低成本的活期存款。
境外市场也是一面镜子,成熟的商业银行市场很少拼存款。比如香港,如果永隆银行想要存款只要把产品利率提高一些,很快就会有资金流进来。因此,有了存款就证明银行有能力吗?显然二者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