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融>>银行频道>>产品与服务

开放式金融平台 网上银行重构之路

侯本旗 赵飞

2015年09月17日14:14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在同意微软收购的发布会上,诺基亚末代总裁奥利拉的一句话,引得几十名高管同事纷纷落泪。看起来,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寻找合适的方向、机会、商业模式要远比埋头的努力、提高效率与产品服务更重要。同理,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式的网络银行平台也比网络银行功能更为重要。

在手机领域,摩托罗拉关注通讯功能,诺基亚关注时尚和服务,苹果关注服务平台入口。今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以不到20%的销量份额攫取了92%的利润,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它的开放式服务平台入口。另一则牵动电商界神经的消息,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零售巨头沃尔玛,这标志着开放的互联网新兴业态战胜了封闭的传统业态。在“互联网+”时代,bank与banking交相呼应,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发展将进入崭新阶段。

竞争:模块化蚕食到平台级竞争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开始冲击银行柜面业务,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很多人认为网络银行将颠覆银行,但受到冲击的各家银行纷纷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服务后,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利用网络技术增强了自身服务能力。

2014年银行感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20多年前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渠道冲击主流银行网点业务有着本质的不同,表面上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衍生应用,实质上是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挺进时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之间的冲击。这一次,互联网公司依托服务平台从用户端将服务延伸至银行的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掌握了个人消费、商户经营等核心信息资源,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形成了深层冲击。

工业时代,银行将各产品线按照业务流程紧密整合在一起,但在互联网技术面前,在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新贵们正从外部以模块化形式对银行产品线的每一部分发起攻击和蚕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1.0版。从2013年余额宝一战成名开始,互联网金融以“野蛮人”的姿态不断挑战着银行人的神经:国内有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国际上有fidor、Moven、Zopa、Prosper,lending club,它们从支付到贷款、从信用卡到存款业务,从存贷款到中间业务,以单点突破的形式逐渐渗透到了银行业的各个业务板块。

近期《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让互联网金融在一番野蛮生长后回归金融本质,银行账户体系也仍将是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流。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意在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持有金融牌照的前提下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的金融创新与服务。

多项政策的出台,使得2015年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回归年,持牌的网络银行竞争也将升级到2.0版本:原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模块化单点突破切入的市场业务,将逐步重新组合起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金融平台为形态的产品、服务聚合会加速,成为一站式客户服务的金融生态平台。

比如,在刷脸开户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继承了网络平台基因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正试图成为金融同业与市场客户的连接器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供应商,在资产和负债端与金融机构广泛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行金融全牌照布局,其中阿里已有支付、征信、小额贷款、理财、银行,并通过控股方式获取证券(瑞东集团)、基金(天弘基金)、保险(众安在线)等牌照,布局最为全面。

原先被拆解成各种模块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架构被重新组合链接起来,生态级的金融平台竞争初露峥嵘。

应对:战略与思维的转型

近年来,主流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信贷利差缩小、泛资管业务冲击等问题,重资产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显著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门槛;此外,伴随着80后、90后逐步成为社会新兴力量,“网生代”的到来,也使得主流银行再造一个网络银行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让让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互联网+”商业创新的逻辑起点。面对互联网银行2.0版本的竞争,主流银行业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网络银行服务模式。其核心在于以平台思维整合各个渠道,打破传统上基于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聚合各类内外部资源,并形成新的网络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思维源自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是对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基础架构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商业和服务模式变革所产生的新规律、新特点的总结和提炼。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本质特征是去中心、新协议和强连接。

去中心。互联网奠基人之一鲍勃泰勒把去中心化的思想植入到阿帕网建设中,没有一个节点可以控制整个网络,于是互联网有了共享、分布式控制的基因。

现在人们谈到P2P,头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目前市场火热的网络借贷,但其实P2P最早是个互联网用语,用来指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的对等计算技术,后来P2P这个名词被套用到多种商业创新的语境中,以至于人们渐渐淡忘了它他最初的含义。

新协议。TCP/IP构建了互联网的底层协议,其逻辑和架构也影响着互联网商业的底层规则。借用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来反思互联网,淘宝上卖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商平台形成的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规则,这显然与传统零售规则不一样。比如,中本聪基于P2P协议逻辑发明了比特币,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自由加入,建立一个全网记账的机制(blockchain区块链)。再比如,早期的Ripple项目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清算网络。

强连接。金融一头连接资产,一头连接负债的中介行业,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受益于此特性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金和个体的连接。分享经济的崛起则受益于互联网强连接和云计算思想的商业应用,碎片化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广泛连接得以聚合释放,即时运算实现资源快速精准配置,例如“Uber+”模式。

其次,平台效应是外部对主流银行造成有力冲击的根源。互联网公司对银行某些业务的明显冲击,根源在于背后的平台,凭借平台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抢占移动互金融制高点。比如阿里以电商平台为基地,打造了支付宝,又以支付宝为基地,成就了余额宝;腾讯以社交平台为基地,盘活了财付通,又以财付通为基地,捧红了微信钱包,衍生出了理财通。平台效应背后实则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则产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从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活层面带来了三大效应。

经济上的成本趋零效应。比特世界信息资源的相对无限性与分享协作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成本结构,让免费、零成本、利润递延的商业现象愈加明显。比如余额宝迅速崛起,它获得1亿多客户的获客和营销成本几乎为零。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基于其固有的庞大用户基础打破了行业边界,并在互联网连接下进行了资源整合和成本结构变革,在良好的生态平台上,无需额外成本,效益就可以自我成长。

技术上的聚合涌现效益。在一个可进化、高弹性的开放生态网络中,随着更多用户的广泛加入,网络倍增效果愈加明显,进而涌现出少量个体无法具备的网络倍增效应。比如,不同的金融服务之间基于互补性组成新的系统产品,对某一种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其互补性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降低,出现网络外部效应。

社会学意义上出现了时空塌缩效应。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加速了生活和商业的虚拟化,显现出时空坍缩效应——允许人们摆脱时间钳制,重设时间坐标;地理位置不再是距离标尺,以入口、场景为体现的空间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交易向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商业场景化让用户可以在多个网络平行宇宙中穿梭。比如,笔者在北京晚上11点的地铁上参加了美国梅西百货黑色星期五的抢货热潮,正是移动互联网让平台从一个信息窗口变成了生活的引擎。

未来:网络银行重构之路

主流银行网络银行重构之路的关键不是互联网技术的内部化,而是互联网思维的内部化。即,在发挥银行传统优势的同时,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重构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追求表内资产规模转向轻资本,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做产品转向做客户,从做功能转向做场景,从做渠道转向做平台。

一、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建立生态级金融平台。开放式网银是主流银行进行互联网银行建设转型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基于2亿网银用户和1.6亿手机银行用户的坚实基础,工行正在以三大开放策略构建开放的金融平台:产品开放,平台将聚合工行内外各类金融服务资源,解构传统的功能列表服务模式,实施产品的电商化部署展现,打破“先注册再登录使用”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开放化金融消费体验;用户开放,依靠电子账户向行外客户开放登陆,非工行客户也可以使用工行网络银行服务;业务开放,即开放APl接口把网络银行平台向金融同业开放,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其他的银行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

二、打造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实现即时客服营销模式。这是一个技术与网络效应叠加的时代,互联网金融虽然不会改变金融本身的运行规律,但会对业务开展模式进行颠覆。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大胆思考,在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人力成本上升,“Uber+”模式渗入、刺激各个传统产业的背景下,网络银行的客服服务和营销应该是依托移动应用终端,以全员、即时、移动、按需的机制建设,解决服务规模与效率的问题。

目前工行个人客户理财资产与储蓄资产的比值由三年前的1:9演变到现在的3:7,预计三年内将提升到5:5,财富管理市场将成为网络银行的盈利蓝海。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财富拥有者掌握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拥有更多产品选择权,这要求财富管理服务能够更快捷、更便利、更有针对性地匹配性投融资双方需求。工行推出的“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以及专业金融交流圈等功能,搭建起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客服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全天候的服务将颠覆传统客服中心被动应答的服务模式。

三、围绕衣食住行,打造场景化金融平台。金融服务场景化,让银行就在你手边。在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个人网络化生存的趋势下,搭建银行自己的电商平台,是营造业务场景的最好选择之一,是实现从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的便捷通道。电商平台作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跨界服务入口,搭建“金融+消费”的服务生态,可以实现客户的消费行为、销售数据、采购信息的统一汇集,将为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储备。以工行的“融e购”商城为例,作为银行系电商,商品种类、价格和购物体验向成熟电商平台看齐的同时,以“购物可贷款,积分能抵现,品质有保障,跨行可支付”的特色吸引用户购买,以免费服务吸引商户入驻。以B2C业务为先导,工行还试图发挥银行便捷线上融资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解决B2B交易的信任和融资问题而大量拓展B2B业务。

四、建设数据云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信息隔离意味着信息变得没有意义,无法纵览全局,开放网络银行、即时客服平台、场景式金融服务均需要统一的云平台开展数据的整合、集中、共享、挖掘与应用,未来数据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创新之源。大数据之父维克托预测,数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未来银行来说,应把数据看成一种新的战略资产,银行将从资金管理者变成资金与数据的管理者;因此正在崛起的网络银行的安全也从单纯的入口密码控制,变成云数据支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数据风控,云平台成为网络银行的重要基础支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型商业机构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业务平台的竞争。平台的单边效应、双边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使平台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最近社会热议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地球世界的“面壁者”均被三体世界轻松破壁,原因就是他们还在用旧时代的思维思考战略。

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超越惯性思维定势的局限,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平台,融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是大型银行应对时代变化的业务重构之路。

(作者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文章不代表供职单位观点)

(责编:李栋、李海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五部委权威解码国企改革五部委权威解码国企改革
  • 关键词点赞中国经济关键词点赞中国经济
  • 49家京企年内外迁津冀49家京企年内外迁津冀
  • 大病医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大病医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