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铁饭碗” 试点条件渐趋成熟
目前,基金产品执行的收费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管理费率,即无论基金的业绩表现好坏,基金公司均按照约定的固定费率从基金资产中逐日提取管理费。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基金资产规模稳定,不管投资者的基金产品是赚是赔,都不会影响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因此,投资者为该模式形象地取名:“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但富国基金将首推的管理费“对称浮动”基金产品,将实质性地改变目前基金业“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模式——基金公司所能获得的管理费将直接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针对此次主动创新的目的,富国基金表示,浮动费率的主旨是通过对管理人和持有人的利益捆绑实现业绩激励,最终实现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从海外市场经验看,浮动费率基金以其鲜明的定位获得了特定目标客户群体的认可;而立足本土市场,浮动费率基金与发起式基金等作为利益一致化的创新,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富国基金进一步表示,我国基金业发展已经历数十载,尽管公募基金早已进入“千基时代”,但基金的收费模式却一直较为单一,管理人的费率创新甚少。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富国基金认为,浮动费率作为一种另类收费模式,在中国基金业已具备进行创新试点的环境和土壤,而结合富国基金固定收益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良好的过往业绩,在固定收益平台上能够给予这类产品独特的生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上海某基金分析师则指出,针对目前基金业发展所遇到的瓶颈状态,监管部门一直都在努力推出各种政策,期望加快基金业走出困境的步伐,浮动费率产品的行将推出便是这种意图的体现。而通过对管理费单一模式的改革,也有望增强基金行业的激励机制,促使基金公司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推动基金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股市持续低迷,基金整体业绩差强人意,导致一些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管理费模式的不满。虽然浮动费率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基金业绩不佳的问题,但至少从形式上给投资者一种"利益捆绑"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基金业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该分析师说。
基金浮动费率的大幕,随着富国基金赴京参加创新产品答辩会而徐徐拉开。与此前极少数基金单向设置管理费收取“底线”不同,富国基金将推出的首只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是“对称浮动”机制,即管理费收取比例将随着业绩波动而变化——当基金为投资人贡献的收益率超过一定比例,则上调管理费率,若基金为投资人贡献的收益率低于基准比例,则下调管理费率。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对称浮动”是基金浮动费率发展的主流方向。这种浮动费率模式,旨在刺激基金经理的投资积极性,增强基金产品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而在近年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关于打破基金管理费“旱涝保收”铁饭碗的呼吁从未停止,“对称浮动”的基金浮动费率产品此时面世,可谓“应运而生”。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浮动费率并非解决基金业各种矛盾的“万能药”。同样来自于海外市场的经验显示,实行浮动费率的基金产品业绩并未领先于实行固定费率的基金产品。“浮动费率给投资者的感觉会好一些,但"感觉好未必真的好"。究其本质,浮动费率只是基金的"外包装",基金的核心依然是实际投资能力。投资者选择基金时,切莫因盲目追逐浮动费率而做出"买椟还珠"之举。”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概念”诱人 跟风者或蜂拥而至
对于富国基金旗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行将获批的消息,整个基金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某基金公司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当监管层批准某只创新产品的募集申请之后,往往会鼓励其他公司参与,而浮动费率基金产品由于其“概念”诱人,短期内会刺激许多基金公司迅速跟进同类产品。
事实上,自2012年管理费率浮动的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以来,不少基金公司已经设计并储备了类似产品。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就曾经设计了一款浮动费率封闭式债基,该债基的管理费率原则上分三档与基金收益挂钩:在三年封闭期内,如果基金累计净收益低于一级业绩比较基准,基金公司按照0.3%的费率收取管理费;如果累计净收益高于一级业绩比较基准但低于二级业绩比较基准,则按照0.65%征收管理费;如果累计净收益高于二级业绩比较基准,则按1.0%征收管理费。该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将适时递交该类型产品的募集申请。
而上海另一家基金公司则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去年申报的某只股票型基金产品中曾设计了管理费“对称浮动费率”的条款,但最终未能获得监管部门认可,而变更为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该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管理费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未来基金业在管理费提取上“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必定会被打破,而对于一些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司而言,浮动费率模式无疑是一个利好,有助于公司在吸引投资者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内舆论形势来看,基金投资者们对基金业“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模式早有异议,当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推出后,有可能短期引发基金投资者集体转向浮动费率基金产品的现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前基金产品的结构。更多的基金公司将在这种现象的刺激下,跟风推出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并形成一波新的创新风潮。
影响难料 改革仍需循序渐进
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中,“概念”诱人的浮动费率产品极易遭遇投资者的热捧,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与基金行业之间的矛盾就此消弭。从海外市场多年发展的经验分析,浮动费率制仅仅是改变了基金产品的收费模式,并不能因此实质性地提升基金投资能力。因此,投资者简单地期望借费率改革令基金业绩走出困境的梦想或将落空。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依据晨星的数据,美国目前采取浮动费率的基金管理资产规模普遍较大,但暂未发现业绩报酬的提取对晨星星级评定和业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目前学术研究也尚未发现浮动费率有助于提高基金经理的业绩。晨星指出,近期对海外市场的研究表明,是否收取业绩报酬对于基金三年滚动收益的影响仅为微乎其微的几个基点。虽然就短期(一年)业绩来看,采用浮动费率基金的一年业绩平均要高出固定费率的基金1%左右,但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浮动费率制的基金经理更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
而从监管层的意图来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可能成为基金行业管理费模式的一个补充,而非主流。这从首只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选择在封闭式债券基金,而非股票型基金中试点可以得到体现。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监管层不会放开权益类产品实行浮动费率将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偏股型基金管理费率目前为1.5%,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若开放这块领域,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影响。
事实上,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曾经透露,监管层此前对费率浮动模式较为谨慎,一定程度上是考虑到公募基金行业的盈利压力。事实上,随着公募牌照的逐步放开,基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诸多中小基金公司尚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状态,倘若大面积实行浮动费率,将对这些公司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在可供查询的42家基金公司中,仅30家实现盈利,而从利润规模看,2012年42家公司整体盈利51.67亿元,相较2011年的62.30亿元水平有较明显的下降。
不过,晨星(中国)研究中心表示,管理费率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不应只局限在是否实行浮动费率。参照海外市场情况来看,美国各类型基金管理费率逐年下降,而国内基金管理费率一直未有变动,国内基金管理费率的确存在较大的下调空间。
晨星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国内基金管理费居高不下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销售渠道费用的节节攀升,如果这部分费用可以合理控制,基金公司将获得一定的空间让利给持有人,降低持有人需要支付的管理费用。因此,如果放开管理费率的竞争,让基金公司在市场化竞争中探索合适的差异化竞争费率,把管理费高低的决策权交给基金公司,便可以让投资者在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