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6日復牌以來,天茂集團已連續8個交易日一字漲停,昔日化工股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類保險股”。
各路資本對其展開的瘋狂追捧,無形中掀開了這批“平台類保險公司”的神秘面紗。2014年他們毫無懸念成為年度吸金王,吸引輿論關注的風頭,遠蓋老牌大型險企。
頗具玩味的是,隨著監管對險企單一股東持股比例放寬至51%,隱身在背后的實際控制人逐漸走向台前,並開始加速旗下保險資產的資本運作。而劉益謙在天茂集團上導演的這出資本大戲,未來很可能會被其他同時掌控上市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神秘大佬們所仿效。
借銀保渠道吸金成狂
安邦、華夏、生命、前海、國華……這是一個無論是在保險產品端、投資端還是業績端,都呈現出“另類”姿態的保險機構群體。業內人士對其“平台類保險公司”的歸類,形象而又貼切。
近兩年來(2014年尤甚),從叨陪末座、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到吸金成狂、野蠻舉牌的狠角色,平台類保險公司儼然已是國內保險業和資本市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所有國內壽險公司的合計保險業務收入(原保險保費收入+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為16896.5億,同比增長20.38%。
而平台類保險公司的吸金速度不僅遠高於行業水平,就連保險“第一梯隊”也難以企及。記者根據監管數據統計發現,2014年,安邦、華夏、前海、國華這四家壽險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546%、90.78%、143%、74.36%。
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入龐大的資金規模,主要是這類保險公司倚靠銀保和互聯網渠道,大量銷售高現金價值保險產品。不僅如此,他們在投資方面也較為搶眼,在2014年的定增和舉牌上,他們動作頻頻且毫不掩飾吸籌的“野心”。
這種對保險產品的價值並不在乎,而是靠高風險投資去博取利差高收益的運作模式,事實上並不被圈內保守派專家所看好,甚至可以說是飽受爭議。他們的理由是,這種模式下所獲取的利潤,波動性較大,完全“看天吃飯”,有悖於保險公司這“保險”二字。
社會資本加碼保險業
盡管質疑聲不絕於耳,但已有跡象表明,2014年平台類保險公司的日子,顯然比“老老實實”賣傳統保險產品的其他保險公司,要滋潤得多。
業內首家公布業績的國華人壽一舉扭虧為盈,2014年暴賺14億多。據記者了解,去年在資本市場上甚為活躍的其他平台類公司,2014年的盈利情況也會出現大反轉,整體業績增幅情況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保監會允許社會資本控股保險公司(放寬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從20%至51%)后,這些早年叱?於投資界、地產界的“大佬們”,對於平台類保險公司的掌控已不再是遮遮掩掩。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加之資本市場回暖明顯,尤其是保險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三股合力正令這些實際控制人逐漸走向前台。近日,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宣布增持天安財險,雖尚未達到對后者並表的條件,但至少可看出,“明天系”資本在保險業的布局和運作開始日趨明朗化。
市場人士開始對社會資本加碼布局保險業心懷憧憬:劉益謙在天茂集團上導演的這出資本騰挪模式,未來很可能會被其他同時掌控上市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大佬們所仿效。即借助市場手段,將保險資產陸續納入旗下上市平台中,以提振上市公司股價。一批“類保險股”或將橫空出世。(記者 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