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险资已涉足私募基金 销售或不依赖银行渠道--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保险频道

五家险资已涉足私募基金 销售或不依赖银行渠道

卢晓平

2013年02月19日08:24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树立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回报的形象,吸引长期资金进入、改变以前销售策略,销售渠道不依赖银行柜台。上述三项方略正成为险资打造保险私募基金新面孔的法宝。

  单一项目将上亿

  “3000万的门槛是最低要求,一般情况下,应该在亿元以上”,一位险资权威人士透露。

  按照保监会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包括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和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投资人总数不得超过200人,单一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

  据悉,按照不到1%的手续费计算,亿元的规模每年手续费收入不到100万。因此,一般的保险私募基金产品规模,将不低于亿元水平。“否则,一年下来,手续费还养不起员工”,他表示。

  算经济账的险资并不打算像以往那样,走银行渠道销售产品。“我们这样做也是可以更多返利给投资者”,有关人士解释。

  由于是私募产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产品募集期间,可以自行或委托相应的销售机构推介产品,但不得通过互联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共媒体公开推介。

  目前,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券、基金型产品,已按《通知》要求获得保监会备案。加上2006年已经放行的华泰、太保开展面向保险机构发行类基金投资产品试点,目前已有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私募产品。

  不会出现一窝蜂现象

  “私募产品发售很难出现一窝蜂现象,毕竟能真正干这活的公司不会太多”,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表示。

  服务主业是参与金融竞争的现实选择,这是保监会主管副主席陈文辉一贯观点。他认为,“保险业参与金融市场竞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部分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带有理财特征的产品,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走向业外,发展成为高度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但不代表所有保险机构都能走这条路”。

  而此前在保险业界很有名气的当属泰康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开泰稳健增值”,这是泰康资产发行的首只类基金开放式投资产品,于2007年10月26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正式设立,可以投资股票、封闭式基金、可转换券等,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成立12年年均回报8%,每年净值回报12%,无论股市“丰年”还是“灾年”,没有一年是亏损的。

  据悉,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把泰康“开泰稳健增值”当成股票炒作,收益率高的时候卖出,逢低再买入。目前保险业界有50多家保险公司成为其产品客户。

  显然,以后好的保险资管公司可以挣大钱,不好的则可能被淘汰出局。

  来自权威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末,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其中,传统险约8814亿元,分红险约8161亿元,万能险约3250亿元。从长远发展看,保险资金错配的风险还可能不断加大。

  有市场人士预期,保险私募基金更青睐于长期资金的进入,利于险资的资产配置“复位”。

  显然,险资私募基金最终能否在市场中独树一帜,与券商、信托、基金同台竞技,共享高端理财蛋糕,市场将用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达昱岐、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