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相继取消遗产税 遗产税或促使财富向境外转移 --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保险频道

香港新加坡相继取消遗产税 遗产税或促使财富向境外转移 

2013年07月03日0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一个迟迟未开征的税种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想,也让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开始尝试通过大额人寿保险未雨绸缪。

  近日,央视报道称,深圳将出台遗产税试点方案。此前几天,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签下一张两亿元的保单,这是目前所了解到的中国寿险业最大的一张个人终身寿险保单。从世界通行的惯例来看,列明指定受益人的人寿保险都是规避遗产税的一大选择。

  而在今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记者从接近国家税务总局的人士处获悉,对遗产税,国家税务总局还没有消息,深圳暂时还不会进行试点。

  大额保单为避税?

  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最近几年,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在考虑遗产税问题。

  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遗产税是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征收的一个税种。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富裕人数上升得也很快,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都对国家开征遗产税的问题颇为担心,他们觉得,遗产税可能是迟早会征收的税种。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有关遗产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讨论一番。

  在数次的讨论中,两个相反的例子开始进入富裕人群的视野。

  这两个例子都来自台湾地区。曾经的台湾首富蔡万霖就利用大额寿险成功规避了巨额遗产税。2004年,蔡万霖去世,留下超过46亿美元的遗产。按照台湾地区的遗产税规定,蔡万霖的继承人需要缴纳的遗产税高达782亿新台币,但实际其继承人只缴纳了5亿元新台币的遗产税,原因就在于蔡万霖在去世之前购买了价值数十亿新台币的人寿保险。

  相反的例子来自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去世后,税务部门核定其继承人须缴遗产税119亿元新台币。这让其继承人颇为为难。最终,其12名继承人通过“质押股票”或“借款”等方式才凑够了税款,从而拿到遗产。

  这两个例子让内地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开始思考,怎么可以最小的代价顺利实现财富的传承。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规避遗产税的好方法就是购买大额寿险。”上述保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我国寿险市场上,大额保单不断增加,保额也在不断攀高。

  几年中,寿险保单保额不断刷新,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2011年,太平人寿拿下一张9000万元保额的寿险保单,其后,平安人寿签下一张高达1亿元的保单。到了今年,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将这一纪录刷新为两亿元。

  据信诚人寿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位购买了两亿保额的客户每年需要交保费1450万元,交费期10年。“对这个客户而言,这张保险单就是其资产传承的一部分,至于是不是有了规避遗产税的打算,无法判断。现在很多富人都在考虑资产传承,他们会购买大额寿险来实现资产的传承。”

  平安保险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大额保单确实在增多。这些大额保单客户,很多是为自己和家人做保障,购买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性产品。真正涉及财富传承的,可能每年需要投入几百万元保费,并指定受益人。

  平安保险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平安人寿保费同比增长10.5%,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今年1~5月的保费同比增长达到16.2%。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有关遗产税的传闻出现后,保险公司都会迎来一波大额寿险保单的客户。今年年初,市场传闻深圳将试点遗产税,很快,在南京、东莞、常州、唐山等城市就纷纷出现保额高达数千万元的寿险保单。今年5月底,市场再次传闻深圳将试点遗产税,武汉、沈阳等城市的大额寿险保单紧随而来。

  在记者采访的数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看来,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企业家等富裕人群越来越重视自己艰苦创业积累的财富安全问题,他们在寻找一种好的方式实现资产的传承,同时面对未来可能开征的遗产税,他们也在做着未雨绸缪的安排。从目前看,购买大额寿险是这些人群的重要选择。

  存在63年未开征的遗产税

  富裕人群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遗产税是一个已经存在了63年的税种。

  1950年,《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就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但并未落实。在此之后,我国多次提及遗产税的问题,但一直没能真正落实。

  1994年,我国进行税制改革,遗产税再次被列入方案,不过依然没能开征。

  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逐步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调节过高税收,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2004年,《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没有通过。

  从2012年至今,有关遗产税的讨论越来越多。2012年11月底,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思平在第十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发言,透露深圳市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十大改革思路,其最后一条就是调节高收入,“如果国家要搞试点,深圳可以试点遗产税”。

  3个月之后,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提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今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中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

  从2012年年底至今,地方、中央、研究机构对遗产税的表态让很多人觉得,这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深圳,一度出现富裕人群买保险及过户房产、汽车的热潮。

  支持开征遗产税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遗产税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反对的意见则担心,遗产税的开征会导致财富的转移。

  事实上,遗产税在我国存在63年而一直未能开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大量暂时无法突破的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遗产税存在的理由无非是促进社会公平。但遗产税开征也要面临新的不公平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国,如何保证同样的遗产享受同样的税收待遇,需要突破一系列障碍。在个人收入监控制度还很不健全的条件下,创造征收遗产税的公平环境,无疑有较大的难度。由于存在大量不易监控的财产,遗产税很难解决所得税留下的问题。

  “此外,对于遗产税制设计还没有统一意见,哪些遗产应列入征税范围,哪些遗产不列入?这就不仅要考虑税收征管条件,还要考虑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杨志勇说,假如继承的是正常运行的企业,但继承人缺少现金,短期内变现肯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在杨志勇看来,收入再分配的顺利进行需要一整套公共政策工具的配合,遗产税就是其中之一,遗产税收入越多,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会越大。但遗产税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遗产税收入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多在慈善捐赠和其他公益捐赠等方面有较为宽松的规定。实际上,开征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所征收到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是较低的。

  是买大额保险还是投资再生产

  从全球来看,目前已经有114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遗产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对开征遗产税能带来的税收收入有过一个估算。2012年中国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按遗产税收入达税收总额2%计算,如果开征遗产税,每年就能收入2000亿元。

  这被认为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好办法。

  不过,很多专家担心,如果开征遗产税,极有可能出现财富转移。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2010年以来,我国投资移民的比例上升得很快,如果我国开征遗产税,会推动更多的人将资产转移到境外,那将是我国经济的一大损失。不仅如此,还将对我国中等收入人群造成负面影响,使得这个群体难以壮大,从而难以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事实上,开征遗产税或遗产税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与不开征或遗产税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总是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财富会从前者转移到后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国家和地区取消了遗产税。比如香港地区在2006年取消了遗产税,新加坡也在2008年取消了这一税种。

  2007年,台湾地区遗产税最高边际税率50%,当年就流出3亿美元资金。2009 年,台湾地区将遗产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由50%调降为单一税率10%,结果当年资产流入就达207亿美元。

  杨志勇告诉记者,如果一个社会流行的观念是鼓励个人凭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那么富人也不见得就一定要将财富留给子孙后代。子孙有能力,何愁没有财富?在这种观念下,即使遗产税不存在,也不太可能有太多的因财富差距所致的代际间不公平。如果一个社会有很好的公共服务,穷人家的孩子也有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也同样可以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那么这样的社会也不太需要遗产税来调节。

  不过,我国目前还缺少这样的观念和社会风气。这也导致很多富人考虑通过大额寿险的方式规避可能出现的遗产税,从而顺利实现资产传承。

  “不断出现的高额寿险保单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郝演苏说,我国目前正是需要投资再生产、创造就业、拉动消费的阶段,却把大量资金放入保险的盘子,不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损失。

  郝演苏告诉记者,就像是把钱存入银行一样,购买大额寿险并不能带来大的投资回报,这些钱本应该进入实业创造更多的财富,现在却因为对遗产税的担心退了出来。现阶段还不能鼓励大家去购买大额寿险,相反应该鼓励富裕人群投资再生产,这个问题需要国家通盘考虑。(李松涛)

(责编:张文婷、李海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