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翡翠拼的是眼力 僅兩種礦物是真“玉”--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選翡翠拼的是眼力 僅兩種礦物是真“玉”

2013年05月07日08:45    來源:新快報    手機看新聞

  主講嘉賓 侯舜瑜先生

  廣東省地質局廣地珠寶董事長、總經理國家注冊珠寶玉石鑒定師

  “山中有玉草木潤,屋臨一寶賓堂輝。”翡翠等玉石是中國人所鐘愛的珠寶,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觀賞性與裝飾性,這些神奇的石頭也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寓意,寄寓了人們對生活金玉滿堂,圓潤美好的祝福與向往。然而隨著人們對玉石需求的與日俱增和玉石價格的水漲船高,翡翠珠寶市場也變得更加魚龍混雜,能夠挑選到具有投資與收藏價值的翡翠就是每個愛翠之人的最大願望。

  在本期的中國平安·新快報文化沙龍上,廣東省地質局廣地珠寶董事長、總經理,國家注冊珠寶玉石鑒定師侯舜瑜先生攜同總價值超過300萬元的翡翠珠寶來到了沙龍現場。在兩個多小時的沙龍活動中,他不僅面授了慧眼識“翠”的技巧,還親自為到場的平安VIP俱樂部會員們進行了玉石珠寶的現場鑒定。

  僅兩種礦物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玉”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從雲南旅游歸來,自以為靠朋友介紹花幾千元就買來了玉色通透“雲南玉”,事后卻被鑒定並非珠寶店介紹的翡翠,而只是另外一種染色的大理石?隨著翡翠等玉石收藏熱的升溫,市面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各種名目的“玉石”,如翠玉、貴翠、台山玉、信宜玉、馬來玉、南方玉、岫玉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玉是一個專有名詞,有嚴格的界定,隻有兩種礦物可以被稱為‘玉’,一是翡翠,二就是和田玉,其余的是不應該被定義為‘玉’的。”侯舜瑜表示,在他多年來所接觸到各種消費者購買玉石的案例中,很多情況下就是購買到了與翡翠相似的其他所謂“玉石”品種,而這也正是翡翠鑒別領域首先要注意的問題。

  “例如,馬來玉其實就是染色石英岩類,而信宜玉、南方玉、岫玉等都是蛇紋岩玉,貴翠、青海翠等屬於水鈣鋁榴石。”在侯舜瑜看來,這些礦物都因為與翡翠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認,但這些所謂“玉石”的投資價值是遠遠比不上翡翠的。當然,雖然相似,但想要辨別它們與翡翠依然有很多技巧可循。在現場,侯老師教給沙龍聽眾7種翡翠鑒定技巧,分為硬度法、濾色鏡法、結構法、放大鏡法、比重法、熒光觀察法以及敲擊聽聲音。

  以硬度法為例,使用一把小刀就可以做簡單的鑒定。通常來說,小刀的硬度為5.5,翡翠的硬度在6-7左右,因此小刀在翡翠上刻劃是不會留有痕跡的。“我們經常在賓館的大堂看到一些工藝品,勝似翡翠,但小刀輕輕一劃你就能發現區別。那實際上是大理岩,硬度隻有3點左右,所以如果用刀劃會留下印跡。”侯老師還介紹說,通過硬度法,還能輕鬆排除蛇紋石、大理石類以及玻璃(部分)等等,防止其以假亂真。

  行家選翡翠“一種二色三工藝”

  對翡翠有了解的人常常都會聽到一些名詞,比如坑口、種、色、透明度等等,這些術語也經常被翡翠珠寶的銷售人員用來介紹高低檔翡翠的區別。“在鑒別了翡翠的真偽之后,下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判斷翡翠的質量,而這才是與翡翠價格息息相關的。”侯老師表示,人們在挑選鑽石的時候往往都會知道鑽石有多個指標來定優劣,比如淨度、切工等等,而在翡翠鑒定領域也有自己的一套標准,業內人士常常把它總結為“一種二色三工藝”。

  種即材質,人們常說的有玻璃種、冰種、豆種等等,它與透明度有關,但並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種越好,透明度就越高”,而往往是種與光澤可以形成正比,光澤越強,種越好。“有人選翡翠喜歡憑‘色’來選,而有些人則更看重‘種’,我們從這些年來各大拍賣公司的翡翠拍品情況來看就可以發現,沒有冰種以下翡翠,可見,‘種’好是高檔翡翠必備的條件。”

  為什麼“種”的作用如此之重要呢?侯先生介紹稱,這是因為它與玉石的稀少性、美麗性、耐用性以及之后的工藝設計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雖說“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但內行畢竟隻在少數,多數人隻能寄希望於從外觀顏色來窺探其中的真諦。行內對顏色通常是以“濃、陽、正、和”來評價。侯先生告訴現場觀眾,對於翡翠顏色質量的評價有一個色度表,畢竟肉眼對顏色的觀察還要受到光源、放置背景、玉器厚薄等諸多方面的影響。

  此外,對於翡翠鑒定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工藝,其在翡翠價值又有怎樣的影響?“工藝其實是從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翡翠價值的提升的,出身好‘種’的翡翠搭之高超的工藝技術才是上盛之作。工藝在增加翡翠的透明度以及使其邊緣薄化通透等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侯老師坦言。

  ■現場鑒定

  知名商場亦有魚目混珠之作

  在現場鑒定中,有位王女士帶來了一塊其十多年前在廣州某知名商場購買的翡翠,當年她以2000多元的價錢買了這塊翡翠玉佛吊墜,一直以來都抱著一種“知名商場應該不會賣假貨”的心態,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塊翡翠的真偽問題。而今正巧趕上這次侯舜瑜先生現場幫助沙龍聽眾識別翡翠真偽,她才想起從包裡拿出這塊玉佛希望專家給看一看。雖然已經隨身戴了10多年,但這玉佛吊墜本身還是翠綠通透,表面也看不出有絲毫溝壑殘損的痕跡,但侯老師仔細鑒定發現,吊墜內部已相當混沌,“玉”本身雖無明顯褪色,光澤卻很是黯淡,最終斷定為假貨。

  專家建議:雖然鑒別翡翠真偽確實有很多技巧,但也並非每個人都能准確運用,除了要多鍛煉自己的眼力外,還應該盡可能地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一方面要選擇真正有資質,有質量保証的翡翠珠寶銷售機構來購買,另一方面,如果遇到心儀的翡翠而自己又拿不准的時候,可以與賣家協商,先做鑒定后再付款。

  ■收藏知多D

  翡翠A貨B貨和C貨

  A貨翡翠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天然翡翠,只是經過物理的加工和打磨,沒有添加任何人工成分,這樣的翡翠是價值最高的,才有投資和收藏的價值。

  B貨就是經過了酸洗、漂白、注膠等工序的。在辨別時最大的差別就是,B貨的表面往往有腐蝕紋路,而沒有經過酸洗的A貨表面在放大鏡下觀看都是光滑的,不會有蜘蛛網一樣的腐蝕紋路﹔其次就是重量、顏色等方面的差異。

  C貨則是經過人工染色,連顏色都和原來不一樣,這樣的玉差別更大。翡翠的顏色是由內而外的,而人工染色的顏色則是在外面包裹的一層顏料,並且顏色往往會沿著翡翠的裂紋分布,差別顯而易見。

  主持人語 張瀟

  選翡翠,拼的是眼力

  廣州最近的天氣都不好,不是陰天就是下雨,不過,這一期的文化沙龍卻讓人一掃連日來的陰郁--原因很簡單,和價值超過300萬元的翡翠珠寶近距離接觸,總是會讓人格外興奮吧。

  除了自身的裝飾性之外,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裡,玉石總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寓意。

  在我看來,翡翠是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石頭。翡翠隨身佩戴,每天看,每天都能有不同的感覺,仿佛在與佩戴它的人一起成長變化,這種感覺令玉石遠比金銀更值得玩味。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每次想去挑選翡翠的時候總會感覺心裡沒底--相比金銀,影響翡翠真偽優劣的因素真的是太多了,且不說可能被人工注膠或染色,單是那些與翡翠類似的各種所謂"玉石"就足可以亂花迷人眼了。如何挑選一塊翡翠,尤其是真正有投資和收藏價值的翡翠,絕沒有每次賣翡翠的那位向你描述的那麼簡單。雖然確實有不少的鑒定標准和鑒定工具,但說到底,選翡翠還是個考眼力的工夫,隻有一次次親手把玩,親眼對比,甚至還得吃過虧,上過當,才能磨煉出一雙好眼力。不過,能從琳琅滿目、真假混雜的各種石頭中挑選出真正的那顆"明珠",這個過程或許也是翡翠又一個令人著迷之處吧。

(責編: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