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看待"做空中國" --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冷靜看待"做空中國" 

2013年05月06日07:3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近期,海外資金做空中國股票的動作頻頻,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ETF連續多月遭遇減倉、外資紛紛撤出離岸中國股票基金,還有外資通過在港埋空單的方式做空中資銀行股。實際上,此輪大舉做空的操作與之前外資大行、評級機構及分析人士抱團做空經濟不無關聯。

  對A股影響有限

  所謂做空,就是預期某些股票或其他資產價格下跌,通過多種手法,如買入看跌合約、借入股票賣出然后再在暴跌時低價買入賺取差價、購買相關衍生品等。

  中國A股市場做空機制真正起步的重要標志是2010年3月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和同年4月股指期貨的推出。3年過去了,“做空”一詞又流行起來,而目標也轉移到了中國經濟及A股,做空潮流聲勢浩大,再一次攪動了A股的步伐。3月中旬,摩根大通率先建議減持中國股票后,高盛、瑞銀等多家投行相繼發表看空A股的言論﹔全球三大評級機構在4月降低或質疑了中國債務信用評級。此外,全球最大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查諾斯聲稱,中國金融危機勢必發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區別。此輪做空被業內稱作“做空中國”的第二波。

  受此影響,近幾周上証綜指圍繞2200點反復震蕩,雖然跌幅不大,但要警惕此輪做空會給市場帶來的后續負面影響。

  反思做空浪潮

  “做空中國”相關消息見諸報端后,官方及時予以澄清。中國証監會發言人4月26日表示,當前中國資本項目沒有完全放開,外資主要是通過戰略投資者和QFII等方式投資A股,從目前觀察,沒有大批賣出跡象,亦沒有足夠的証據表明有大量資金通過非常規渠道進出中國市場。

  在“做空中國”浪潮下,我們大可不必諱疾忌醫,在澄清事實提升市場信心的同時,也應對此保持高度的重視和警覺,反思外資此次做空中國的背后邏輯,仔細尋找中國經濟的某些“軟肋”和“破綻”,避免潛在風險演變成真正危機。目前,唱空中國經濟的論調主要有四大依據:

  第一,對中國經濟前景看衰。中國GDP增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7.9%回落至今年第一季度的7.7%,低於市場預期的8%,由此造成國內外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第二,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下降。2012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升至22.6%,而今年一季度這一比重突然降至8.1%,引發市場對財政實力的質疑。

  第三,地方政府債務快速擴張,潛在風險增加。2012年,中國地方債務已佔GDP的25.1%。國際社會認為,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將會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帶來較大風險。

  第四,影子銀行系統快速膨脹。在截至2013年2月的12個月中,僅有55%的社會新融資採用了銀行貸款的形式,低於2009年的76%。從金融穩定性的角度來說,銀行貸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貸滋生是風險增長的源泉。

  重塑市場信心

  針對上述論調,我們應客觀分析,重塑市場信心。

  首先,關於看衰中國經濟前景問題。事實上,2013年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世界銀行已將全球經濟增速預測由3%下調至2.4%,IMF也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僅拿此事針對中國,或許別有用心。

  其次,關於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下降問題。需要說明兩點:一是雖然中國財政收入不斷提升,但不宜和西方進行直接對比,西方發達國家財政收入佔GDP比重超過30%甚至更高,但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社會保障,養老金等﹔二是現狀與2012年中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緊密相關,不宜進行短期分析,從中長期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各類社會福利剛性支付增加,財政淨收入可能將呈現趨勢性下滑,甚至可能會出現從財政盈余國家轉為赤字國家,但此風險並不會在當下顯現。

  再次,關於地方債務問題。單從規模看,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負擔率仍然低於60%的國際警戒水平。當經濟處於正常運行軌道中,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不會轉化為政府的應付債務。此外,在政策層面,中央政府對地方債務問題早已關注,從去年底至今先后出台多項政策,表明決策層對地方債務已啟動規范化、控制節奏的調控,其政策導向趨於溫和務實,盡量避免問題集中暴露。

  最后,關於影子銀行問題。現階段,影子銀行體系擴張,有其內在市場化動力機制,將其置於制度的陽光下規范其發展,利大於弊。原因有兩點:一是從金融結構演變角度看,影子銀行體系是在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過程中,商業銀行順應融資多元化和客戶資產管理需求而進行的創新行為﹔二是從近期出台的銀監會有關監管政策看,決策層事實上已經肯定了商業銀行在金融工具不健全的情況下進行創新的努力,為多元化融資渠道擴張留下了更廣闊空間。

  因此,對於國際資本大鱷們新一輪做空中國經濟,不管其初衷如何,我們需要冷靜看待,切莫諱疾忌醫,而應採取強勢措施積極應對,消除金融危機產生的土壤。

  (作者系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